紐西蘭賞鳥之旅 Part 1 北島篇

  • 內容:野鳥攝影 與 自然風景之旅
  • 地點:紐西蘭 New Zealand 北島 (North Island)、南島 (South Island)、與 Stewart Island
  • 時間:2018/11/12~2018/12/04
  • 北島篇:2018/11/12~2018/11/22
  • 南島篇:2018/11/23~2018/12/04
這趟旅行去年11月就開始蒐集資料了,今年2月訂好機票、租車、住宿、付費景點旅遊,5月些許小改,8月因為某住宿的臨時通知再做修改後,就數饅頭度日,等著深許期待的出發日期到來。由於上班遵照勞基法,N年前因為換工作年資 reset,這一趟旅行就把我每年120小時的特休啃光了,還要加生日假、事假來補,老闆肯讓我放羊吃草3個多禮拜已經是感激涕零了,希望回去後辦公桌還在,而不是鋪蓋一條自己打包。

為何要選紐西蘭? 其實出國野鳥攝影的 candidate 不少,大致上的考慮是:
1. 自助趴趴照要選英語系(或是英語行得通)國家,其他語系偶就莫宰羊了。
2. 自行租車、開車,要選基礎建設好、文化程度高的國家比較安全。
3. 這輩子第一次左駕(開車靠左線),選個人口、車輛密度低的地方比較容易上手。
4. 趁著還不算衰老,跑一些較遠、較耗時的地方。
5. 帶老婆出遊,不能整天賞鳥,總要安排一些風光明媚和可以瞎拚的地方,以免中途遭到毒手。
6. 台灣鳥團行程不包含的地方;以後年老力衰,就去報名鳥團,東南亞、東北亞、非洲、加巴拉哥的行程都有,至於紐西蘭就只能自己跑囉。
7. 紐西蘭有一個必看的世界最強的特色,不是腸胃科,不是皮膚科(雖然綿羊油舉世聞名),而是鼻管科(tubenoses),去一趟,勝過其他國家出海 N 趟。

鼻管科(Tubenoses)泛指鸌形目(Procellariiformes) 的鳥類,即信天翁、水薙、海燕等海鳥,因其鼻管結構特殊、嗅覺靈敏,遨遊大海易於覓食。本圖為 霍氏巨鸌(Northern giant petrel) 的頭部特寫。


紐西蘭致力於自然觀光旅遊,賞鳥資訊算是相當豐富,此行主要參考以下網址:
https://www.newzealand.com/ca/bird-watching/
https://www.birdingnz.co.nz/
https://www.doc.govt.nz/
http://wrybill-tours.com/
https://www.stewartislandexperience.co.nz/
根據這些資訊跟網路上找來的 bird watch trip reports、eBird 賞鳥紀錄,安排了以下景點和鳥點,除了 北島北部和南島西部 沒去,其他的大都涵蓋了;23天總共開車約 4000 Km、2趟全天的賞鳥船、1 趟2小時的賞鳥船、3趟登島之旅、1趟海景船之旅、2趟渡輪,雖是舟車勞頓,怎奈美好的時光總是飛逝,一下子旅程就結束了。

黃色標記為此行安排的景點,北島、南島趴趴照,還去了第三大島,人口只有400人的南端 Stewart Island。

以下就細數每天行程與收穫。

2018/11/12~13

搭國泰+紐航班機,12日下午出發,香港轉機,到達 Auckland 為 13日10:00AM 左右,租車公司取車後,先到附近 Ambury Regional Park 走走,港灣泥灘地有 N隻 白臉鷺(White-faced heron),紐西蘭紅嘴鷗(Red-billed gull)飛來飛去,遠處還有 黑背鷗 (Kelp gull,L. d. dominicanus 指名亞種)、黑天鵝 (Black Swan)、以及太遠無法辨識的少數水鳥,由於鳥遠、頂光、泥灘單調,沒拍。

公園草地普鳥一大堆,家麻雀(House sparrow)、烏鶇(Blackbird)、歐歌鶇(Song thrush)、家八哥(Common myna)、歐洲椋鳥(Common starling) 到處都是,早期歐洲移民思鄉情怯,想把紐西蘭做成像是歐洲,因此引進很多歐洲的鳥類,現在觀念當然改變了,強調特有物種,但歐鳥普遍佔據已是無法回頭的事實。另外,還有一些鳥種是澳洲引進或自然遷移擴散來的,例如黑背鍾鵲(Australian magpie)、澳洲紫水雞(Australasian swamphen)、黑天鵝(Black swan) 等也占了相當數量。由於我見少視寡,隨手一摘都是新鳥種,那就普鳥補一補,隨便也有進帳。


澳洲紫水雞(Australasian swamphen,毛利語為 Pukeko)。

黑背鍾雀 (Australian magpie),隨處可見。

今天初到,公園隨便拍拍就去旅館 check-in、超市補給,以應付未來的行程。

2018/11/14

早上第一站是 Muriwai Gannet Colony,澳洲鰹鳥(Australasian gannet)繁殖地,當地海岸風光優美,一般遊客也不少,可以在繁殖季節近看數百隻澳洲鰹鳥求偶、築巢、孵蛋、育雛,鳥也是很好拍,幾下就K.O. 了。紐西蘭春天為9~11月,夏天為12~2月,此時正值春末夏初,懸崖上的巢位座無虛席。

Muriwai 澳洲鰹鳥繁殖地

澳洲鰹鳥(Australasian gannet)

懸崖山凹處,有一些 澳洲燕鷗(White-fronted tern) 也在築巢育雛,附近礁石上則有 紐西蘭紅嘴鷗(Red-billed gull)、黑背鷗(Kelp gull),還撿到一隻 南島斑蠣鴴(South Island oystercatcher),其中紐西蘭紅嘴鷗和南島斑蠣鴴都是紐西蘭特有種。

澳洲燕鷗(White-fronted tern) 在懸崖山凹處繁殖。
紐西蘭紅嘴鷗(Red-billed gull) 是滿街跑的特有種,想看不到也難。(特有種)
黑背鷗(Kelp gull) 也很普遍,但比紅嘴鷗有格調,不會賴著要吃嗟來食。
在北島撿到南島斑蠣鴴(South Island oystercatcher),不錯的收穫。(特有種)

下午趕去 Waipu River Mouth Wildlife Refuge,一個河口溼地,這裡最有名的是數量極為稀少的 Fairy tern (一種很像小燕鷗的鳥種,嘴尖不黑),對於我這人生地不熟的外來客,當然是閉門不見,所以只好撿撿灘地上的雜鳥。紐西蘭很多河口、海灘在繁殖季節都會有水鳥下蛋育雛,他們會插桿拉線,圈圍區域禁止進入,然而在外圍還是可以拍到很好的照片,尤其是鴴科為了保護幼雛,親鳥會主動走過來,做出擬傷動作,時常就在 1~2 m 的腳邊演戲給你看,害我都覺得灰熊拍謝了,還是趕快拍拍走人,留給鳥爸媽一個寧靜的空間。

誰說這樣的地方鳥不生蛋? "鳥不生蛋"的荒蕪之地,正是鳥最喜歡生蛋的寶地。

紐西蘭鴴(New Zealand plover) 常見於沙灘育雛。(特有種)

這兩隻 紐西蘭蠣鴴(Variable oystercatcher) 動作很曖昧,後面那隻騎上去後,不到3秒就結束了。奇怪, 吃牡蠣不是可以壯陽嗎? (特有種)

落單的小斑鸕鶿亞成 (Little pied cormorant, juv)。

2018/11/15

今天是重頭戲,要出海啦!
一年前就報名 Wrybill Tour 的海鳥行程,Wrybill Tour 是紐西蘭最有名的鳥導公司,全程鳥導(一團只接8個客人)的行程時常前一、兩年就客滿,而 海鳥行程(pelagic tour)是屬於全程鳥導的一部分,因為船的容量不只8個客人,所以還可額外接一些散客。跟Wrybill Tour 報名的好處是行程既定,不怕會因報名不足而取消或改期(唯一怕的是天氣因素無法出海),費用也沒比較貴。我跟 Wrybill Tour 訂了 Warkwoth (2018/11/15) 和 Stewart Island (2018/11/30) 兩個出海行程,聯絡過程中,他們又幫我訂了 Blumine Island (2018/11/23)、Ulva Island (2018/11/29) 兩個登島行程和 Kaikoura 海鳥行程(2018/11/24),對我而言,費用和找當地 Tour 報名一樣、甚至便宜,而 Wrybill Tour 還是有賺到仲介費,對彼此都有利,何樂而不為。

一早8:00AM 從 Sandspit 碼頭出發,因為小船出海對很多人而言是嚴酷的折磨,一整天下來,腸胃內臟都可以吐出來嚇人了,所以我只報名我一人,車子就留給老婆練習左駕,希望別捅出啥摟子;事後證明老婆天資聰穎,藝高膽大,除了半路有撞死一隻苯鳥外,簡直就是跑遍紐西蘭無敵手,左駕完全K.O.。

風和日麗,來去當個快樂出航的海鳥人。

航行中,遠處不時有些海鳥,但是看不清、拍不好,只聽到鳥導喊喊名字,是啥碗糕我也沒˙感覺,直到下餌的定點,Bird Show 才正式開始。今天清楚的拍到7個鳥種,其中 紐西蘭海燕(New Zealand storm petrel) 曾經以為1850年就絕跡了,直到2003年才又被發現,是極為珍稀的國寶鳥,地位類似於我們的 黑嘴端鳳頭燕鷗。

在這裡,用傻瓜相機拍的海鳥都比在台灣用大砲拍的還大隻清楚。
曾經被認為滅絕的 紐西蘭海燕(New Zealand storm petrel),於2003年重出江湖,是極為珍稀的特有種
類似紐西蘭海燕的 黃蹼洋海燕(Wilson storm petrel),只有包白色尿布,沒穿白色肚兜。
白臉海燕(White-faced storm petrel) 也常來湊熱鬧。
仙鋸鸌(Fairy prion)數量極多。
淡足鸌/肉足水薙(Flesh-footed shearwater) 常在船邊,可以拍到爆框了。
黑風鸌(Black petrel) 是船邊的老大,搶餌食時,誰大隻、誰就占優勢,小隻的只能狹縫中打游擊。(特有種)
棕嘴鸌(Fluttering shearwater) 偶而來串門子。(特有種)

半路上只有遠遠看到一隻信天翁,沒跟過來,鳥導說沒關係,反正信天翁的好戲以後會上演。4:50 PM 回到碼頭,灘地上一隻白臉鷺(White-faced heron) 光線角度極佳、距離適中,當然就好好的撿起來,為美好的今天畫上句點。

在紐西蘭,一隻小白鷺或黃頭鷺至少可以換100隻白臉鷺(White-faced heron),跑了23天,鷺科就只看到這個只洗臉、不洗身體的傢伙。

2018/11/16

遺憾與失落是今天的感想。

Tiritiri Matangi Island 位於 Auckland 北部外海,是個大名鼎鼎的賞鳥勝地;紐西蘭本土由於農林開墾與引進外來物種(尤其是鼠、貂、貓、犬等哺乳類),原生鳥類數量急遽減少,甚至到了幾乎滅絕的地步,為了保留並復育原生鳥類,紐西蘭政府選擇一些外島做為復育基地,這些無人島嶼還保有原始生態,隔絕了外來物種入侵,而 Tiritiri Matangi Island 就是其中的典範,加上離 Auckland 很近,渡輪交通方便,成為紐西蘭生態教育的最佳教室,也是鳥人必拜朝聖之地。

9:50 AM 從 Gulf Harbour 搭渡輪,20分鐘後就抵達 Tiritiri Matangi Island,上島後,我扛砲打鳥自由行,老婆則幫她買個導覽行程,跟著解說員去繞島;3:00 PM 前回到碼頭,搭 3:30PM 的渡輪回到本島。為何說是遺憾與失落? 對於林鳥和陸鳥而言,早晨與黃昏才是黃金時刻,中午多半是休息與躲藏,加上遊客眾多,一堆老師帶著小朋友來戶外教學,吵雜之聲此起彼落,只有神經大條的鳥才會出來,時間不夠,整個島只繞了約1/4。Tiritiri Matangi Island 是可以過夜的,不過只有12個床位,睡袋、餐食要自己帶過來,原先的安排為在此過一夜,但是大概是跟鳥團撞期,客滿訂不到,又懶得處理睡袋、餐食問題,最後決定當天來回,因此錯過找鳥最佳時刻,收穫也大打折扣,頗有入寶山而空手歸的感覺。如果一切完美,大概可以看到30種鳥類,晚上還可以看到 Kiwi,而我只拍到9種(其中8個為特有種),實在不及格。不過,想開就沒事了,反正賞鳥拍鳥純是興趣,既不靠這吃飯,也非參加比賽,緣分到了,鳥就會出來;人生總要留一些遺憾,活著才有動力,就像我天天肖想要中樂透,卻又捨不得買彩券,有個永遠不會實現的發財夢來作也不錯。假如有人跟你說:"我這輩子已經沒有遺憾了",要怎麼回他呢? 大概就是:"祝你一路好走"吧!

從 Tiritiri Matangi Island 遙望紐西蘭本土,一海之隔,一邊是人間的樂土,另一邊是鳥類的天堂。

紐西蘭扇尾鶲(New Zealand fantail) 體型很小,是個活潑好動的小不點 。(特有種)

圖伊鳥(Tui) 大概是紐西蘭最普遍、最容易看到的特有種陸鳥(特有種)

紐西蘭吸蜜鳥(New Zealand bellbird) 喜歡在餵食器(蜜糖水)附近鳴唱,以宣示地盤,並驅趕其他鳥類。(特有種)

縫針吸蜜鳥(Stitchbird,毛利語 Hihi) 因體型較小,相對弱勢。紐西蘭很多稀有特有種都戴腳環,在外島或復育園區的更是如此。(特有種)

白頭刺鶯(Whitehead) 也是個小不點。(特有種)

鞍背鴉(Saddleback) 分為兩種,這隻應該是 北島鞍背鴉(North Island saddleback),吃到花粉把頭頂都染黃了。(特有種)

又是個戴腳環的名牌貨,紐西蘭 北島鴝鶲(North Island robin) 極為親民,在人腳邊跳來跳去毫無畏懼。(特有種)

紐西蘭鳩(New Zealand pigeon)體型很大,比粉鳥還大隻。(特有種)

褐鵪鶉(Brown quail)為澳洲引進種,也在島上喇喇索。

2018/11/17

前兩天重頭鳥戲,再來就輕鬆一些,早上先到附近的 Shakespear Regional Park 走走,在林道新增了 灰噪刺鶯(Grey warbler),有看沒拍到白眉翡翠(Sacred kingfisher),在海邊除了常客 紐西蘭紅嘴鷗、黑背鷗、紐西蘭蠣鴴,還看到 紐西蘭鴴(New Zealand plover)的小朋友跟著爸媽出遊,撿了 黑胸麻鴨(Paradise shelduck)。
灰噪刺鶯(Grey warbler)在樹叢中鑽來鑽去,不怎麼賞臉。(特有種)

紐西蘭鴴(New Zealand plover) 小朋友出來玩,旁邊有個怪叔叔在偷看,爸媽緊跟著不放心。(特有種)

黑胸麻鴨(Paradise shelduck) 公鳥烏漆嘛黑的。(特有種)

黑胸麻鴨(Paradise shelduck) 還是母鳥有氣質,比較上相。(特有種)
下午去 奧克蘭植物園(Auckland Botanic Gardens),紐西蘭的中、大型城市,幾乎都有植物園,隨便一個也比大安森林公園、台北植物園又大又美,除了地理環境得天獨厚,環保生態觀念才是重點。公園的鳥種一般,但是通常景美好拍,像是 烏鶇(Common blackbird) 和 歐歌鶇(Song thrush),簡直就像專業模特兒,不拍可惜;池塘中很多綠頭鴨,撿了一隻不一樣的 太平洋黑鴨(Pacific black duck / Grey duck),不過這裡鴨子混種混的很厲害,應該不是純種;老婆當場訓示:不可以說牠是"雜種",鴨子也是有尊嚴的,所以只好跟這鴨子道歉,即使牠跟遊客索食時實在很沒格調。喜燕/歡迎燕(Welcome swallow) 停棲在枝頭,好拍的一定要拍,一群家麻雀裡混了一隻不一樣的,原來是歐洲引進的 蒼頭燕雀(Chaffinch);比較大的收穫算是池塘裡的 紐西蘭鷿鷈(New Zealand grebe / New Zealand dabchick),又多了一個特有種。

枝頭版的黑鶇(Common blackbird),加減拍。

歐歌鶇(Song thrush) 和黑鶇為紐西蘭兩大普鶇,家家戶戶的院子裡都有。
太平洋黑鴨(Pacific black duck / Grey duck) 時常混在綠頭鴨群中,搞不好還是同一個爸或媽,看的我霧煞煞;不過,不可以說牠是"雜種",不然會被偶老婆修理。

喜燕/歡迎燕(Welcome swallow) 到處飛,難得停棲。

蒼頭燕雀(Chaffinch)為歐洲引進種,很常見。

紐西蘭鷿鷈(New Zealand grebe / New Zealand dabchick) 大人(前) 和 小朋友(後),悠遊於公園池塘。(特有種)

註:今天開始,開車全交給老婆大人,偶只負責GPS聲控提醒,例如:"前方500公尺請左轉"、"前方200公尺進入圓環,請由第二出口、直線方向離開圓環",還有就是指示不清挨罵而已,老婆大人開車是不可能犯錯的,錯誤發生一定是偶和GPS的罪過。在紐西蘭租車,通常都可免費增加1~2個additional drivers,保險也涵蓋,這和美國租車加人要加價不一樣。


2018/11/18

今天只安排了 Robert Findlay Wildlife Reserve / Miranda 水鳥中心 一個點。
該處是享譽盛名的水鳥濕地,成千上萬的水鳥在此棲息,鳥群齊飛時,可說是鋪天蓋地,非常壯觀,此處鳥種也很多,尤其上千隻的斑尾鷸(Bar-tailed godwit) 為招牌主力,只是很多種水鳥台灣常見,此處卻成珍稀獵豔標的,這我就沒啥興趣了,我當然還是以台灣沒有的、增加新鳥種為目標。

神聖不可冒犯(不然會死得很慘)的老婆走在濕地步道上,萬物寂靜、眾鳥迴避,遠處的山巒、白雲、還有賞鳥牆都變得渺小而謙卑。

上午約 10:00 AM 抵達,時逢退潮,灘地上無鳥,只好到附近水塘找鳥,首先碰到一群不乖的 皇家琵鷺(Royal spoonbill),只給我拍高空飛行版的,本來以為爾後機會很多,沒想到居然都沒遇到。水塘中大概就鴨子和 澳洲高蹺鴴;澳洲高蹺鴴(Pied stilt) 曾被視為 Black-winged stilt (即台灣常見的高蹺鴴) 一個亞種,頭頸黑白區塊的形式和台灣的不一樣,現在已分開為一獨立種。鴨子以綠頭鴨居多,找了半天,才發現兩隻不一樣的 灰鴨(Grey teal)。

皇家琵鷺(Royal spoonbill) 長的很像黑面琵鷺,由於沒拍到細節,我也搞不清楚怎麼分辨,反正紐西蘭的琵鷺就只有這一種。
澳洲高蹺鴴(Pied stilt) 已由 高蹺鴴(Black-winged stilt) 的亞種 分出而成 另一個鳥種。



咦? 前面這隻高蹺鴴怎麼不一樣? 中大獎了! 查書發現是 澳洲高蹺鴴和 黑高蹺鴴(Black stilt) 的混種。黑高蹺鴴極為珍稀,本遊記南島篇會介紹。

兩隻 灰鴨(Grey teal)白天睡覺,難怪孔子不收鴨子當學生;孔子應該是哺乳類、爬蟲類、鳥類都有在教,才能說是 "有教無類"。

中午到 Miranda 水鳥中心的 visitor center 休息,在老婆的命令下,勒捐了 10元紐幣,並且得知漲朝時間約 4:00 PM,這下子有的等了,只能看看 visitor center 小池中的母鴨帶小鴨,還有吃三明治時被一群麻雀盯著看,壓力很大影響消化。

終於等到 3:00 PM,可以出去找水鳥了;今天是小潮,即潮汐的漲跌落差不大,海水進到灘地的範圍有限,所以水鳥的距離還是很遠,由於該濕地除了步道、賞鳥牆以外區域,都用插竿牽線圈圍,不得進入,所以只能遠觀而不可褻玩焉。兩隻白臉鷺(White-faced heron)比較賞臉靠近,一隻 普通鸕鶿(在紐西蘭稱之 Black shag) 將就拍拍,遠方的水鳥大軍大概要厲害的單筒鳥人才有興趣去數鳥找鳥,尤其水氣干擾嚴重,拍出來的只能是印象派或抽象畫,和我這寫實派的意念不合。

其實我的目標鳥只有一種:彎嘴鴴(Wrybill),等到下午 4:00 多,鳥群飛進內側池塘,終於可以近距離 (最近約 50 m) 來找我的目標鳥。皇天不負苦心人,有幾隻 彎嘴鴴走到最前緣來,雖然不是鳥大清楚,但也算是達標;人生不要設定太多目標,一次一個就好,先求有,再求好,拍鳥也是這樣。

白臉鷺(White-faced heron) 飛行版。

滿心歡喜以為撿到新鳥種,結果發現和台灣的鸕鶿一樣,只是紐西蘭稱之為 Black shag。

這圖經過重度剪裁放大,水鳥分布長度(橫向)至少是這圖的10倍,超級遠的水鳥大軍。

約 4:10 PM,部分水鳥大軍飛進內側池塘,圖中大隻的是 斑尾鷸(Bar-tailed godwit),較小的是 紅腹濱鷸/漂鷸(Red knot),而最前面的小可愛,就是我的目標鳥:彎嘴鴴(Wrybill)。

真的有彎嘴喔! 彎嘴鴴(Wrybill) 只有紐西蘭才看的到。(特有種)

2018/11/19

拚鳥拚好幾天了,今天來點不一樣的。
8:30AM 到 Hamilton 南端的 Hamilton Gardens 走走,很漂亮的小型植物園,園區內有歐式、日式、中國式、希臘式、熱帶式、童話式........各種庭園,可惜我們沒多少時間可以停留,隨便逛逛就匆促離開了。

紐西蘭的中、大型都市都有植物園,Hamilton 植物園布置精美,非常有特色。

歐式噴水池庭園


旗桿上有各種神獸,守衛這個庭園。

愛麗絲夢遊仙境(Alice in the wonderland) 的造景,方形平台左下鑲著銅牌,牌上寫著 "If you don't know where you are going, any road will take you there." 如果這是個謎語,"there" 不就是...."天堂"或"地獄"嗎? "天堂" 給你去,我選"地獄"會比較好玩些。

說好不拍鳥的,還是拍了一隻藍孔雀,如果偶老婆沒來,牠就是這裡最高雅的生物了。(噁.....噁.......請問有嘔吐用的塑膠袋或紙袋嗎?)

11:00 AM前趕到 Waitomo,參加 Spellbound 的螢光蟲洞與鐘乳石洞之旅。

有多種蟲子會發出螢光,例如台灣熟知的螢火蟲,而紐西蘭的 glowworm 是不會閃爍、不會飛、固定居住在黑暗潮濕地洞的幼蟲,利用螢光誘捕食物,經6~12個月後結蛹,蛹間歇發光,但不如幼蟲光亮,1~2週後羽化成蟲,成蟲光量亦弱,不進食,只有交配、產卵,然後死亡;在洞穴中所見螢光多為幼蟲所發出。

紐西蘭南、北島很多地方都有螢光蟲洞,但似乎 Waitomo 的質與量最好,多家經營,成為當地主流產業,而選擇 Spellbound 這家業者的主因是可以攝影(當然閃光燈還是絕對禁止),其他家業者幾乎都是禁止攝影,畢竟螢光蟲洞、鐘乳石洞的攝影方法比較特別,對器材的要求也高,不是一般遊客可以成功拍攝的,錯誤拍攝方法只會攪局破壞生態而已。
註:偶的相機是 Nikon D500,鏡頭 Sigma Art 18~35 mm F1.8 (多使用在 18mm 焦距),Auto ISO、最高設為 6400,因為安全因素,禁止攜帶腳架,只好壓靠著步道欄杆來拍,曝光時間依亮度 1/15~5秒 都有可能(時間越長、成功率越低),如果太暗無法對焦,就隨便抓個 5~10 m 手動對焦來拍,反正螢光蟲洞有光點的效果就好,不需要對焦準確到數毛的地步。

首先業者先用自家的廂型車把遊客載到他們家的洞(各家業者自有洞穴,都不一樣),穿山越嶺、經過小溪,給你一頂 簡易頭盔和生鏽的短劍,然後就把你丟進黑暗的洞穴去打大魔王了....

穿越山嶺、經過小溪,進入黑暗洞穴,開始挑戰大魔王 (總要先練等升級吧!)。

入口處還算稍微明亮,但是已經有少數的螢光蟲了。

仔細看,螢光蟲(幼蟲階段)會製造細絲,並吐出黏液在細絲上,利用螢光吸引小蟲,被細絲和黏液牽絆,最終成為螢光蟲的佳餚,雖然手法高明,但還是遠遠不及偶老婆的魔音穿腦就是。

黑暗中,如繁星閃爍,如銀河飛瀑,奇景之美,非照片能述其萬一。

最精彩的片段,是在黑暗的地底河道賞景,坐上皮筏,領隊慢速驅動,我們只見滿天星斗,映於水面之上,身如幻化於宇宙虛空之間,一切如此平靜美好;只可惜此片段禁止攝影,因動態也無法攝影,就只能留在腦海記憶之中。

要怎麼形容皮筏之旅? 大概就像上圖,但是把光點佈滿整個上半部,下半部則是水面的映射,然後緩慢的移動、沉浸於星海與鏡湖的奇妙世界之中,。

看完螢光蟲洞後,下一個洞是鐘乳石洞。
我個人以為,螢光蟲洞和鐘乳石洞其實是一樣的,只是地勢較低、比較潮濕的洞,螢光蟲較易生存,因此成為螢光蟲洞,反之的成為鐘乳石洞,在鐘乳石洞中還是可以發現少數的螢光蟲。鐘乳石洞看起來就比較平淡無奇,找不到大魔王,倒是發現了一堆奇怪的骨頭,原來是 恐鳥(Moa) 的遺骨,恐鳥是種類似鴕鳥的巨型鳥類,身高可達 3m,為紐西蘭特有種,但是早在歐洲人抵達紐西蘭之前,推估約16世紀就已經滅絕,至於高大的恐鳥為何會滅絕? 據說是被毛利人吃光的,領隊兼導遊還附加了一個 comment:如果恐鳥沒有滅絕,搞不好現在街上就可以買到 Kentucky fried Mao。

挑戰大魔王的隊伍來到鐘乳石洞,大魔王當然是躲起來了。廢話嘛! 有偶老婆壓陣,小指一彈就可以讓大魔王去見他的祖奶奶了,算他還有一點點先見之明。

鐘乳石洞中,還是有些稀稀落落的螢光蟲。

恐鳥(Moa) 遺骨,據說這鳥可高達 3m,天不怕、地不怕,但是毛利人一來,就被吃光了。註:毛利人約13世紀後期抵達紐西蘭,恐鳥則約16世紀就滅絕了。

離開螢光蟲洞小鎮 Waitomo 後,約 5:00 PM來到 Lake Taupo 南端的 Tokaanu 碼頭,天色還很亮,就找鳥加減拍。這裡有很多 黑天鵝(Black swan),台灣引進飼養的不能算,所以 我又多了一個鳥種;第一次遇到紐西蘭潛鴨(New Zealand scaup),雖然很遠又逆光,還是用力拍了一堆,後來在南島發現這根本是公園鳥,隨便撿就KO的;碼頭盡頭站了多隻 小黑鸕鶿(Little black shag / Little black cormorant)、一隻 小斑鸕鶿(Little pied shag / Little pied cormorant),還有一隻普通鸕鶿,拍完鸕鶿回頭時,發現一隻 紐西蘭鷿鷈(New Zealand grebe / New Zealand dabchick)。今天拍夠了,該休息了。

Tokaanu 碼頭位於 Lake Taupo 南端,木道兩側有許多黑天鵝和鴨子。欄杆上有喜燕,盡頭處有鸕鶿。

黑天鵝(Black swan) 在紐西蘭常見,數量眾多。
第一次看到紐西蘭潛鴨(New Zealand scaup),黑頭的是先生,褐頭的是女士。(特有種)
小黑鸕鶿(Little black shag) 黑到連嘴、腳都黑。

小斑鸕鶿(Little pied shag) 嘴短臉白。

第二次遇到紐西蘭鷿鷈(New Zealand dabchick)。(特有種)

2018/11/20

早上光線好,再回到 Tokaanu 碼頭拍鳥,但是沒啥新東西。
接著到 Turangi 附近的 Tongariri River 溪谷找今天的目標鳥:山藍鴨(Blue duck),一種紐西蘭特有,僅居住在南、北島清澈溪流中的國寶級珍稀鴨子,希望能體會這"逆流向上"的鴨子奮鬥精神,因而成為民族救星(偶們以前念書時,課本都是這麼教的);很遺憾的是,找了幾個 eBird 紀錄有出現過的點,不是烏龜就是麵包,看樣子偶還是註定要頹廢的學學公園裡的鴨子,吃吃嗟來食,只能成為民族尾人。

山藍鴨找不到,其他小鳥倒是很捧場,蒼頭燕雀(Chaffinch) 的公、母鳥都來報到,紐西蘭扇尾鶲(New Zealand fantail) 附近跳來跳去,總算可以拍個清楚照,最驚艷的則是 珠頸斑鶉(California quail) (美洲引進種),這在美國有看沒拍到的,居然在這裡 K.O.了。

蒼頭燕雀(Chaffinch)公鳥 在偶面前展示飛空撈蟲技術。

蒼頭燕雀(Chaffinch)母鳥 抓蟲也是一流。

一直亂動的 紐西蘭扇尾鶲(New Zealand fantail),很近但是難拍。(特有種)

在美國不乖的 珠頸斑鶉(California quail),到了紐西蘭就乖到不像話。

放棄尋找山藍鴨後,趕路往北島南邊,1號公路途中可眺望 諾魯霍伊火山(Mount Ngauruhoe)魯阿佩胡山(Mount Ruapehu),風景優美,其中電影"魔戒(Lord of Rings)" 的末日火山就隱藏在群山之中。

看過"魔戒"的人都知道,魔王索倫(Sauron) 的魔眼本來是放在 諾魯霍伊火山(Mount Ngauruhoe) 上的,但是偶老婆一來,他就趕快收起來,以免變成眼殘,以後只能領殘障津貼過日子。
魯阿佩胡山(Mount Ruapehu) 與 東格里羅國家公園(Tongariro National Park),魔戒故事的尾段,Frodo 和 Samwise 兩個哈比人,就是跑到這裡把魔戒幹掉的。

過了火山群,就差不多是北島的南部了,下午到Levin 鎮郊的 Lake Horowhenua 旁的公園找鳥,湖上黑天鵝(Black swan)帶小孩,岸上鴨子很多,多是綠頭鴨和混種鴨,還有幾隻沒見過的大鵝,搞了半天,原來是 灰雁(Greylag goose / Feral goose)的馴化種 (歐洲引進),幾隻紐西蘭紅嘴鷗裡,第一次碰到 紐西蘭黑嘴鷗(Black-billed gull),;草地上有隻 白頸麥雞(Spur-winged plover / Masked lapwing),想要摸近一點卻一直跑,只給紀錄照,還有一整群的歐洲引進公園鳥 紅額金翅雀(European goldfinch) 和 歐金翅雀(European greenfinch),這些漂亮的雀爾後常見,但是還是怕人難近拍。

在紐西蘭當鴨子真幸福,吃喝拉撒睡都很隨意,不會被開罰單,亂搞男女關係也不會被說是雜種。

黑天鵝(Black swan)帶小孩,看起來,天鵝的小孩都長得很抱歉。

灰雁(Greylag goose / Feral goose) 的馴化種跟野生的差有夠多,偶都認不出來了:;中間幾乎全白的是公鳥,左方頭頸、背、腹灰褐的是母鳥。

紐西蘭黑嘴鷗(Black-billed gull) 和 紐西蘭紅嘴鷗 幾乎是同一個模子印出來˙的,除了嘴是黑的。(特有種)

白頸麥雞(Masked lapwing / Spur-winged plover) 比其他麥雞都大隻,但是怕人不賞臉,只給遠拍。

紅額金翅雀(European goldfinch) 是歐洲引進的漂亮公園鳥。

歐金翅雀(European greenfinch) 也是歐洲引進的公園鳥。

這隻 黑背鍾鵲(Australasian magpie) 站的多漂亮呀! 雖然是普普普普鳥,不拍就對不起牠了。

2018/11/21

早上到 Waikanar River 河口找鳥,除了一些鷗,就河道中的枯木上站著幾隻鸕鶿,其中 斑鸕鶿(Australian pied cormorant / Pied shag) 是我的新鳥種,雖然距離遠又水氣重,還是加減拍了一些。
Waikanae River 河口。

左邊小隻的是 小斑鸕鶿(Little pied shag),中間和右邊的是 斑鸕鶿(Pied shag),我又多了一種鸕鶿。

下午到達 威靈頓(Wellington,紐西蘭首都),時間還早,就去逛知名的 Zealander Eco-Sanctuary,這是個類似 Tiritiri Matangi Island 的原生物種保復育中心,利用圍籬隔絕外來物種、消滅園區內的外來物種(哺乳類),再做稀有原生物種(鳥類、爬蟲類)的野放與復育,兩個人門票紐幣39元,有點貴,但是很值得。

Zealander Eco-Sanctuary 在威靈頓市區範圍,交通方便,無論是踏青、賞鳥、哄小孩、把馬子都很合適。

走著走著,湖中的 斑鸕鶿(Australian pied cormorant / Pied shag)正在繁殖,近又好拍,幾隻 紐西蘭潛鴨(New Zealand scaup) 稍微遠些,隨便拍拍後,就沿著步道找餵食區,園內在某幾個點有設餵食器,當然要來找這種勝之不武的眾鳥集散地才會好拍,很快的,今天的首隻目標鳥:白頂啄羊鸚鵡(New Zealand kaka / Kaka) 手到擒來,這是一種紐西蘭特有的大型鸚鵡,看起來聰明又古錐,由於育雛期很長、易受外來鼠、貂等侵襲,因此列為復育等級的國寶鳥。除了 Kaka,餵食器下方撿到一隻 褐鴨(Brown teal),也是紐西蘭國寶級的珍稀鴨子;另外一隻沒見過、像是麻雀的 林岩鷚(Dunnock) 就很普通了,歐洲引進種。

斑鸕鶿(Australian pied cormorant / Pied shag) 帥氣的在枯枝上展翅。鸕鶿善於潛水,但其羽毛不防水,猜測是如果防水會因浮力有礙潛水抓魚,因此,常見鸕鶿在潛水、游泳之後,做出晾衣曬乾的動作。

剛出生的 斑鸕鶿(Australian pied cormorant / Pied shag)北鼻,和媽媽一起發呆。

白頂啄羊鸚鵡(New Zealand kaka / Kaka) 正在吃餵食器裡的食物,你見過吃東西用"手"拿的鳥嗎? 啄羊鸚鵡是種大型鸚鵡,約1億年前在演化上就和其他鸚鵡分道揚鑣;紐西蘭有兩種啄羊鸚鵡,都是珍貴的特有種,Kaka 是其中一種。(特有種)

褐鴨(Brown teal) 是紐西蘭特有的珍稀國寶鴨,100隻 北京烤鴨也換不到一隻褐鴨。(特有種)

我姓林,名岩鷚 (Dunnock),歐洲來的,紐西蘭日子很好混,所以就住下來,不想回去了。

園區的餵食器有好幾個種類,在較為開闊步道旁,放置顆粒狀食物的,主要是給 白頂啄羊鸚鵡(Kaka),也有設在陰暗密林區、放置蜜糖水的,則是給 紐西蘭吸蜜鳥(New Zealand bellbird)
和 縫針吸蜜鳥(Stitchbird),雖然這兩種都在 Tiritiri Matangi Island 拍過,但這裡的比較好拍一些。密林步道上,紐西蘭北島鴝鶲(North Island robin) 還是一樣可愛不怕人。

紐西蘭吸蜜鳥(New Zealand bellbird) 兇惡的眼神盯我,幹嘛,我又不搶你的蜜水喝。(特有種)

縫針吸蜜鳥(Stichbird) 才是會搶喝蜜水的,但是比較小隻,每次都喝了就趕快逃跑。(特有種)

北島鴝鶲(North Island robin)哀憐的眼神令人不捨,總覺得偶欠他啥沒還。為何叫 North Island? 因為 robin 被分種了,還有 South Island 的,後面會介紹。
賞鳥、拍鳥的時光總是過的特別快,關園的時間快到了,回程的路上,又順手撿了幾隻上相的,就這樣帶著美好的回憶離開。
註:其實還是有些遺憾,例如 沒看到特有種的鸚鵡、還有滿心期待的 南秧雞(Takahe,紐西蘭特有國寶秧雞) 因為繁殖期封區 沒看到。

圖伊鳥(Tui) 到處飛,尤其喜歡吃這不知名(紐西蘭特有植物)的花蜜。(特有種)

連 紐西蘭鳩(New Zealand pigeon) 都變成了採花大盜。(特有種)

因為鳥類進入園區不用買門票,所以 黑胸麻鴨(Paradise shelduck) 夫婦也進來參觀,還兼吃草拉屎。(特有種)

今晚夜宿 威靈頓(Wellington),句點。

2018/11/22

鳥人到大都市是一件非常危險的事。
前幾天在野外與小鎮奔波,雖然勞心勞力,生活卻也平淡寧靜,昨天到了威靈頓後,"五星級"的生活就破功了;心想,大都市沒啥鳥,就壓壓馬路吧,哪知道半路上老婆的一句話:"我進去這家店隨便看看",就陷入割肉淌血的陷阱,才短短十來分鐘,幾十個小朋友和十幾隻黑長尾雉(帝雉)當場陣亡,恐怖喔!

威靈頓(Wellington) 位於北島南端,除了是紐西蘭首都外,也是南、北島的交通要道,人口約40餘萬,地勢除了海灣狹長地帶較平,其餘都是坡地或丘陵,而海灣地帶是主要的觀光與商業區。由於沒興趣也沒時間,當時天氣又不好,除了碼頭附近拍些照片外,這都市有啥特點,我也說不出來,來此唯一目的,就是今天中午要搭渡輪過 庫克海峽(Cook Strait) 前往南島。渡輪可以連車帶人一起運送,價格則是 每人多少錢、車子按車型、大小多少錢,然後全部加總,船從 北島的威靈頓開到 南島的 Picton 行駛約3小時,只是上船報到、排隊,下船也要排隊,前後多耗了2個多小時,中午報到,抵達 Picton 都快 6:00 PM 了。

反正逛都市就是拍些地標、街景,這是啥偶也不知道,只是證明 (威靈頓) 到此一遊罷了。

另一個威靈頓港邊的藝術雕塑,反正就是沒穿褲子也沒鳥,放個蘋果也不會生一隻鳥出來。

渡輪連車帶人,穿梭紐西蘭南北島之間。
今天海相算是風平浪靜 (Cook Strait 的暴風巨浪相當惡名昭彰,難得平靜),船行期間,接近南島時,有看到一隻信天翁、零星一些不知名的海鳥,由於好戲在後頭,今天放輕鬆就好,沒拍。至此,北島行程結束,明天起,將展開更精彩的南島之旅。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