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北領域野鳥與自然之旅 / 新加坡自由行

  • 內容:野鳥攝影 與 自然風景/都市觀光 之旅 
  • 地點:澳洲北領域 Australia – Northern Territory 與 新加坡 Singapore 
  • 時間:2019/09/05~2019/09/22 

去年11月紐西蘭之旅把特休時數一口氣用光後,就咬緊牙根(假裝)認真上班,直到今年9月,我的特休時數reset,終於又可以來個野鳥大車拚,今年規劃了澳洲北領域,回程順道在新加坡停留3天。

澳洲是個很令人嚮往的國度,國土廣大、人口密度低,地理與生態非常豐富,國民生活水準高,非常適合自助旅遊,尤其是生態之旅,對鳥人而言,鳥種超過850,其中特有種超過 1/4,很多鳥華麗而奇特,令人嘆為觀止,我早就訂為必訪目標。

澳洲鸚鵡種類眾多,五彩繽紛,非常吸睛。

澳洲這麼大的一個國家,當然不可能一次跑透透,依其行政區劃分,分別為:東北-昆士蘭(Queensland, QLD)、東南東-新南威爾斯(New South Wales, NSW)、東南南-維多利亞(Victoria, VIC)、中北-北領域(Northern Territory, NT)、中南-南澳(South Australia, SA)、西邊-西澳(Western Australia, WA)、以及東南南外海的一個大島-塔斯馬尼亞(Tasmania, TAS);首都坎培拉附近也算是一個行政區(Australian Capital Territory, ACT),但是對遊客而言,就是個雪梨到墨爾本半路上的小區域而已。就賞鳥而言,東南西北各有特色,最多人會去的應該是昆士蘭,尤其是凱恩斯(Cairns)一帶,當初規劃時,本來也想去凱恩斯,但是後來決定去個少有人去、大家比較沒經驗的地方,也考慮飛機旅程近一點、和台灣時差少一點的地方,最終決定去北領域(時差+1.5小時,即台北早上10:00時,該地為早上11:30)。 

澳洲北領域是個極為遼闊的荒野之地,從北邊海岸延伸到澳洲地理中心的南邊,面積142萬平方公里(將近40倍台灣面積),總人口不到30萬,袋鼠、鱷魚的數量可能比人口還多,每隻鳥吐個口水就可以淹死人(假如鳥會吐口水的話);在蒐集北領域資料時,還學到一個英文字:outback,這個outback不是美國牛排連鎖店的那個 outback,在澳洲是指遙遠、廣闊、荒涼、一望無際的澳洲內陸,一旦你out,就不知何年何月才能 back的那種境地;這麼遼闊之地,當然也不可能走完,其實整個旅程只規劃了北領域的北部區域,當地人稱為Top End,行車路線如下圖所示。

此次澳洲旅行路線如上圖所示,以左上達爾文(Darwin)為起點與終點,13天共計車程約1750 Km,總開車時間約22小時,路況良好,相當輕鬆悠閒。

這個路線始於北領域首府達爾文港(Darwin),接著向東進入享譽盛名的 Kakadu 國家公園,然後轉南到達 Pine Creek 和 Katherine;完整的Top End 賞鳥應該還要往東到 Mataranka、以及往南到Timber Creek,但是這樣可能還要多花好幾天,假不夠用,所以只好到Katherine後就折返達爾文。順便解釋一下,台灣飛達爾文只有捷星航空(Jetstar)可選,路線也只有台北-新加坡(轉機)-達爾文,因為老婆和我都沒去過新加坡,所以就回程順道在新加坡停留3天。

賞鳥旅遊除了規劃路線,當地氣候資訊更是不可或缺,牽扯所及,例如候鳥過境期月份、留鳥繁殖月份、旅遊期間晴雨機率等,都會影響賞鳥成果;北領域Top End的氣候非常奇芭,讓我又學了一課,當地位於南緯12~14度,全年炎熱,無所謂春夏秋冬,但可分為乾季與濕季,乾季為5~10月,這段時間鮮少降雨,空氣乾燥,每天都是豔陽高照、晴空萬里,10月開始稱為build-up,除了高溫,濕度也逐漸拉高,最是濕熱難耐,11月起進入雨季,直到隔年4月,這裡的雨是狂風暴雨、雷電交加的那種,時常洪水氾濫、道路中斷,達爾文堪稱全球雷電密度最高都市之一,乾濕季的氣候變異,超乎想像。旅者當然會選乾季造訪,所以乾季是旅遊旺季,旅館費用較高,濕季則是淡季,旅館房費甚至可以砍半,只是想去的地方不見得到的了,很多道路在雨季中斷封閉。

Top End賞鳥的最佳月份,根據調查為10月,理由有三,一為剛過了留鳥繁殖期,正是新鳥離巢啪啪造的時期,二為候鳥南遷進入巔峰,很多水鳥、遷移性林鳥正大量由北半球、赤道地區,遷徙到該地,三為湖泊、沼澤枯水期,水域面積大幅縮小,傍水鳥禽密度會高到嚇死人的地步,哪裡有水,哪裡就有一堆鳥,然而,我還是選擇9月造訪,主要是不想在高溫(35~40度C)又高濕的build-up氣候中找鳥,我是鳥人或許沒關係,把非鳥人的老婆抓去如此嚴刑峻罰,會有報應的;事後證明,9月的鳥況已經是非常優秀,天氣也是優秀到防曬無用、1天脫皮的地步,那麼10月會好到哪個地步,就看哪位鳥友抱著熱死不退、悶不吭聲的精神去實證了。

此行旅遊與賞鳥資訊,主要參考以下網址:
http://www.tracksbirding.com.au/darwin/ 非常知名優秀鳥導的網站
https://ntbirdspecialists.com.au/ 北領域賞鳥旅遊公司網站
eBird 賞鳥紀錄
以上為鳥點與鳥種參考。

http://www.wetlandcruises.com.au/ 訂Corroboree billabong 遊湖船票
https://kakadutourism.com/trip-planning/tours-activities/yellow-water-cruises 訂Yellow Water billabong 遊湖船票
以上兩處為此行主要的付費旅遊買票網站。

https://parksaustralia.gov.au/kakadu/plan/passes/ Kakadu 國家公園門票網站
此行除了賞鳥,最主要的景點就是赫赫有名的 Kakadu 國家公園,該公園面積差不多是台灣的一半,境內多處岩山、峽谷、瀑布、沼澤、矮林、草原、以及原住民壁畫遺跡,頗有洪荒之境的感覺;澳洲國家公園眾多,大多免費,然而Kakadu 比較特別,需要入場費,成人澳幣40/人,有效期14天,車子則免費;雖是自由進出無關卡,我們也沒遇過警察盤查,但我們還是善盡旅客的責任買了Park Pass。

新加坡部分,旅遊資訊繁多,這裡就不介紹了。 天氣為濕熱,9月均降雨為19天,所以我們買了可拋棄式簡易雨衣以防萬一,結果沒用到。

新加坡部分,交通完善,買張3天的旅遊卡就可無限暢搭捷運和巴士。後面那棟著名地標金沙酒店已經在名偵探柯南劇場版- 紺青之拳 故事中毀損,我們只好找一家比這個高級一點的背包客旅館歇腳。

以上故事緣由交代完畢,以下就記錄每天吃喝拉撒睡重點以外的傍枝末節。

2019/09/05~06

09/05下午搭捷星航空,傍晚先到新加坡樟宜機場轉機,凌晨再搭另一班捷星航班,於09/06 5:10AM 抵達達爾文國際機場。達爾文經度約東經130度,緯度約南緯12.5度,時差比台灣快1.5小時,這樣的時差,基本上沒有生理上的日夜適應問題,只是幾乎一夜未眠,抵達時還是感覺疲倦。

這是我這輩子第一次搭廉航,和過往飛航經驗相比,有些心得,廉航之所以票價便宜,原因如下:
1. 飛航時段較不理想,例如一大早或三更半夜,便宜的代價換來疲憊的旅程。
2. 行李另外付費,每人隨身行李7Kg免加錢,託運、隨身超過7Kg都要另外加買package,我因為帶了一拖拉庫的攝影裝備,和老婆各買20Kg 的托運重量 和 10 Kg 的隨身登機重量,票價就多了約50%;這些都是網路買票時就加買,如果沒事先買好而是臨時在機場買,聽說可以貴到嚇死人,此外,為了控制重量,還特別買了一個行李秤,精準調配每一件行李的重量。
3. 廉航的餐飲要另外加買,而且禁帶外食,我們因為買了行李重量,內附餐飲,不過實在是很難吃,就因為錢已花了,肚子也有點餓,就亂塞一些倒胃口的雜物罷了。
4. 想要看影片、聽音樂打發時間? 抱歉,廉航沒有娛樂系統,這樣不只省下大量飛機內裝成本,也省下影片、音樂的版權費用;想睡覺蓋毛毯? 抱歉,小枕頭、毛毯、拖鞋這些要另外購買,所以禦寒的衣物最好隨身帶著。
雖然廉航非常簡陋,但一分錢一分貨,就是票價便宜,尤其是短程飛行,撐幾個鐘頭就到了,廉航還是很不錯的選擇。

話說一早到了達爾文,租車公司要6:00AM才上班,出關後又等了一陣子。這次租了Nissan X-Trail 休旅車,考慮可能會需要開非柏油路面,底盤比轎車高些比較安全,拿到車後,當然就把鑰匙恭恭敬敬的雙手奉上給老婆大人,請她再度發揮左駕神功,展輾澳洲全境。

早上第一站是 East Point 公園,心想,有鳥就拍,沒鳥就找地方睡覺,旅館要下午才能 check in,還有大半天要打發時間,沒想到,乖乖不得了,清晨的 East Point 到處都是鳥、大大小小各種野鳥,草地上走的、湖邊站的、樹上跳的、空中飛的,幾乎都是我沒看過、拍過的鳥,這哪還想補眠睡覺? 馬上就拿砲打鳥去。

East Point 離市區很近,清晨群鳥亂舞,保守估計,人鳥比少於1:500,人類處於嚴重劣勢。

首先遇到的是斑肩姬地鳩(Bar-shouldered dove),這是這一帶最普遍的鴿種,比粉鳥還要普遍N倍,但是畢竟是野種,稍微有一點點怕人,不會像粉鳥黏人索食,第二號入鏡的是白頸麥雞(Masked lapwing),這之前在紐西蘭有拍沒好過,在這裡就太…太….太容易拍了,也是超級普遍,第三號是個大傢伙蓑頸鹮(Straw-necked ibis),不難在公園草地上發現牠的蹤影,第四號是澳洲銀鷗(Silver gull),和紐西蘭紅嘴鷗同種但不同亞種,是澳洲分布最廣泛的鷗,第五號橙腳塚雉(Orange-footed scrubfowl),看起來很特別的大雞,第六號澳洲白鹮(Australian white ibis),仔細看的話,頭頸部和埃及聖鹮有些不同,第七號鵲鷚(Magpie-lark),我都叫他黑白鳥,簡直就像八哥到處喇喇索,市區馬路邊也有,但居然是王鶲科,綬帶的表兄弟。
橙腳塚雉(Orange-footed scrubfowl) 常見於草地或枯枝雜陳的林地。


以上公園草地空曠處就有,拍來全不費工夫,再來就要到樹上、灌木叢裡找鳥了,第八號和平地鳩(Peaceful dove),非常迷你的小鳩,20 cm 只比白頭翁大一點點,膽子也跟白頭翁一樣小,稍受驚嚇就飛上樹梢,第九號南方裸眼鸝(Australasian figbird),公鳥顏色鮮艷不錯看,第十號小吮蜜鳥(Little friarbird),長的有點抱歉,澳洲的鳥,名字叫做”Little XXX”,中文翻做”小XXX”的,往往一點都不小,甚至很巨大,這位”小吮蜜鳥”可是有25~30cm的身材,完勝一拖拉庫的林鳥,第十一號小葵花鳳頭鸚鵡(Sulphur-crested cockatoo)更是巨大的不得了,45~50cm的體型可以吊打和平西路鳥店裡絕大部分鸚鵡了,跟第十二號的黑鳶(Black kite)差不多,十三不吉利,從缺,第十四號是澳洲斑皇鳩(Torresian imperial pigeon),喜歡在樹上發呆耍猴戲的大型鴿子,第十五號善變原鵑鵙(Varied triller),是說牠們感情世界很複雜嗎? 第十六號白嘴吸蜜鳥(White-gaped honeyeater),人家明明就只有嘴角是白的,怎麼會叫做白嘴? 第十七號耀輝卷尾(Spangled drongo),澳洲唯一、正牌黑金的卷尾,第十八號北方白喉扇尾鶲(Northern fantail),很喜歡在樹上跟你對看,第十九號褐鷹(Brown goshawk),躲在乾草堆裡被我嚇到,同時我也被牠嚇到,第二十號哇啦比(Wallaby)…..我一晚沒睡,這算是誤認吧! 第一個鳥點就新增15新鳥種,照這速度,3天後就很難玩下去了,所以應該放緩打混,以後才不會無聊。

哇洗哇啦比(Wallaby),哇啦比洗襪,雖然沒有表哥Kangaroo 那麼大隻,但是偶比較可愛啦! 如果要講的更精確,
哇啦比有11種,哇洗其中的 Agile wallaby (Macropus agilis)

時間還早,轉往第二鳥點達爾文植物園(George Brown Botanic Gardens),這裡最有名的,就是棕鷹鴞(Rufous owl),不少eBird賞鳥紀錄都有看到,然而我體力不濟、兩眼昏花,對著一堆茂密的樹林望穿秋水,還是不見鳥影。有看到的鳥種跟 East Point 差不多,新增藍翅笑翠鳥(Blue-winged kookaburra)巴布亞鵑鵙(White-bellied cuckooshrike)綠黃鸝(Green oriole) 3種;這植物園要逛完,要花不少時間和體力,時近中午,老婆和我又餓又累,所以就草草結束,趕去旅館Check in,吃飯休息,下午就近超市瞎拚,晚上卡早睏卡有眠,要把昨天的覺給補回來。

達爾文的植物園步道錯綜複雜,方向要抓對才不會迷路。
藍翅笑翠鳥(Blue-winged kookaburra)體型巨大,阿呆阿呆的樣子,沿途多處可見。


此次旅行之地近赤道,大概都是7:00AM 日出,6:50PM 日落,然而天氣晴朗炎熱,10:00AM 以後就又曬又熱,鳥也減少活動,所以10:00AM ~ 4:00PM之間,不宜外出,接下來的日子,我們大多是活動到中午,然後就旅館check in休息吹冷氣,所幸旅客不多,旅館都讓我們 early check in。

2019/09/07

今天的活動還是安排在達爾文都市範圍,達爾文是澳洲北領域的首府,人口約15萬(超過整個北領域50%人口),澳洲各都市中排名第15大,居民包含原住民、亞洲移民、歐洲移民、澳洲白人等,為澳洲最為多元文化的都市,經濟主力為礦產和旅遊,北領域雖地境荒蕪,但有不少礦產和觀光資源,而達爾文為運輸樞紐,也因為其經濟與戰略位置的重要性,達爾文曾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扮演抵抗日本侵略的據點,日本偷襲珍珠港的同一支軍隊,曾在此發動攻擊,造成澳洲國史上最大的傷亡,至今,都市中有個戰爭博物館,紀念當年的事件。除此事件外,達爾文基本上是個很悠哉的都市,美麗的海灘、燦爛的陽光、遍地公園綠地、多情的各國文化與美食,這是個放懶慢活的世界。

早上第一站到 Nudist Beach,好令人心動的地名呀! 的確是沒穿衣服,也的確讓人眼睛閃亮,但是,灰熊拍謝,是鳥沒穿衣服啦! 人沒幾隻,每隻也都有穿,所以也就沒啥可以肖想的。沙灘上首先入鏡的是虹彩蜂虎(Rainbow bee-eater),不太怕人,找個好角度就把牠KO了,幾隻白頸麥雞(Masked lapwing)邊走邊吃,枯木上站著一堆黑鳶(Black kite),然後老婆發現一隻褐鷹(Brown goshawk),海邊大概就這樣,接著在樹林中找到紅領吸蜜鸚鵡(Red-collared lorikeet)褐岩吸蜜鳥(Brown honeyeater)槲啄花(Mistletoebird)暗色攝蜜鳥(Dusky myzomela),這些林鳥比較討厭,都在樹叢間鑽來鑽去,很少大方露臉給拍。

虹彩蜂虎(Rainbow bee-eater)是當地特產,澳洲有好幾種鳥叫做 Rainbow XXX 的,羽色都很繽紛。

第二站為Buffalo Creek出海口 Lee Point,根據 eBird 紀錄,此處水鳥種類豐富,我的主要目標有三:小鳳頭燕鷗(Lesser crested tern)、沙石鴴(Beach stone-curlew)、紅帽鴴(Red-capped plover),小鳳頭紀錄只有1隻,廣大的沙灘看來看去,大鳳頭偶而飛過,小鳳頭不見蹤影,沙石鴴是稀客,也沒找到,最後大野狼只好去欺負小紅帽。九月是水鳥過境初期,數量不多,大致瞄了一下,有大、中杓、大濱、斑尾等鷸,蒙古、鐵嘴、金斑、灰斑、紅帽等鴴,鷗嘴、大鳳頭等燕鷗,除了小紅帽,剩下的台灣都拍過了。林鳥部分,前一天都拍過了,只新增雙斑草雀(Double-barred finch)這個鳥種。

Buffalo Creek 在達爾文東北,每年過境期會有成千上萬的水鳥造訪。

岸邊不少大大小小水鳥,台灣沒見過的只有紅帽鴴(Red-capped plover)

小紅帽跟東方環頸鴴大小差不多,廣泛分布於澳洲沿海和內陸鹽水湖。


第三站去Knuckey Lagoon,這裡有3個大池塘,乾季水都快被曬乾了,上千隻水禽擠在池塘中,比濃縮果汁還夠味;這個區域頗大,我們只挑了其中一個開車比較容易抵達的池塘,其他兩個池塘或許還有不一樣的鳥種,但在中午烈日煎熬之下,還是回旅館休息,無力再戰了。池塘中,最多的是鵲鵝(Magpie goose),感覺像是火雞和加拿大鵝擦槍走火的產物,再來是台灣的超級迷鳥斑鷺/白頸黑鷺(Pied heron),這裡算是加料不加價的便宜貨,遠處幾隻太平洋黑鴨(Pacific black duck),湖邊一些鵲鷚(Magpie-lark),鳥多但鳥種不多。

這算是都市範圍內的溼地,旁邊都是住家和農場。

密密麻麻的鴨子,塞滿池塘,北領域乾季末期的水域,多處這種場景。

斑鷺/白頸黑鷺(Pied heron)是這裡最普遍的鷺科,幾乎有水的地方就見的到。


中午豔陽高照,又熱又累又餓,於是草草收攤回旅館,補充營養和睡眠;休息到下午3點半,老婆還在床上養豬,我去旅館附近的 Bicentennial Park 走走,eBird 紀錄說有白天可見的貓頭鷹,當然要來碰碰運氣,在枝葉茂密的大樹找來找去,還是啥都沒有,只有公園草地幾隻普鳥;走著走著,在一棵沒啥樹葉、光禿禿的大樹枝幹交叉處,看到一個小凸點,拿砲放大一看,居然是茶色蟆口鴟(Tawny frogmouth),自以為保護色很好,毫無遮蔽的貼在樹凹處,於是我就很用力的拍了N張,拍到不想拍了,牠還是同一個姿勢,繼續往前走到海邊潮間帶,有幾隻不怕人的白腹麻鴨(Radjah shelduck),樹上新增鳥種棕斑嗜蚊蜜鳥(Rufous-banded honeyeater),剩下的都是這兩天才見面,今天就變成老相好了,例如白頸麥雞(Masked lapwing)雙斑草雀(Double-barred finch)和平地鳩(Peaceful dove)小吮蜜鳥(Little friarbird)南方裸眼鸝(Australasian figbird),有拍到茶色蟆口鴟(Tawny frogmouth),今天晚上應該可以睡的很舒服。

這位老兄偽裝技術太差,以為這樣就可以混人耳目。


2019/09/08

老婆說,原來澳洲賞鳥還蠻悠哉的,都市走一走就有很多鳥,生活機能也很齊全方便,我跟她解釋,那是因為前兩天在達爾文,今天開始,就要進入洪荒之境,想像一下:西出陽關無故人,半路就一家龍門客棧,管它店是黑的白的紅的綠的,你的吃喝拉撒睡就全靠它了。說的有點誇張,不過每店均距超過50Km倒是真的。

為了趕早出發,買了個人史上最貴、最難吃的麥當勞早餐,以後在澳洲再也不碰麥當勞,反而是前天、昨天的Subway三明治,實惠又好吃,只可惜開店時間太晚。第一站開車約45分鐘,到達Top End 知名鳥點 Fogg Dam,這是個濕地保育區,不僅鳥類,其他動物也很豐富,有超過100鳥種的實力。

Fogg Dam 發音要標準,不然會變成 FxxK  Dxmn,這很嚴重的;當然,沒鳥白跑一趟時,發音很自然就會偏移,還好今天眾鳥賞臉,所以沒念錯。

順著路開過去,車子到了穿越濕地的主道,路的南側是水生植物茂密的水灘,除了之前拍過的,很快的就遇到此行目標鳥之一雞冠水雉(Comb-crested jacana),頭上戴著玫瑰花瓣的水雉,算是北領域的特產,此外,為數不少的黑腹燕鷗飛來飛去、偶而可見小斑鸕鶿(Little pied cormorant)展翅曬太陽,一些鴨子躲很遠不易觀察,比較特別則是黑頸鸛(Black-necked stork),以前在印度拍過,但沒北領域這麼接近好拍;路的北側則是濕軟的乾地,兩隻澳洲鶴(Brolga)約在50m處,鳥大隻,這樣距離OK,但是逆光加上地面濕熱氣流擾動,怎麼拍也不很清晰。路的盡頭有個停車場和賞鳥亭,賞鳥亭登高望遠,遠處兩隻水牛(Water buffalo)和我們相隔百米對看,令人追憶小時候的台灣農村,柔順水牛是台灣農民刻苦耐勞的精神代表,不過,這裡的水牛100%是野生危險動物,沒經過任何馴化,發飆起來是會死人的,所以遇到了一定要保持距離,走為上策。濕地旁有步道可走進密林,我們挑了其中一小段來走,鳥不多,大概是接近中午,林鳥活動降低,只新增了棕嘯鶲(Rufous whistler)

路旁水澤區是車拍的好場所,不少好鳥乖乖入鏡。

澳洲鶴(Brolga)偶而可見,但距離都很遠,不易拍清楚。

這裡的水牛很危險,澳洲政府每年都要有計畫的獵殺,控制數量。如果你左邊有隻鱷魚,右邊有隻水牛,你只能往右或往左跑,該怎麼辦? 往左跑的生存機率應該會大一些。

Fogg Dam範圍廣大,可以找鳥的地方還很多,但是北領域乾熱的天氣實在很具殺傷力,人每天到了中午就會自動當機,所以步道走一半就回頭,驅車離開。到夜宿處原本還安排了兩、三個鳥點,然而餘力有限,只取Leaning Tree Lagoon,這個小湖鳥產豐富,已經拍過的有小葵花鳳頭鸚鵡(Sulphur-crested cockatoo)鵲鷚(Magpie-lark)白頸麥雞(Masked lapwing)斑鷺/白頸黑鷺(Pied heron)白臉鷺(White-faced heron)太平洋黑鴨(Pacific black duck)灰鴨(Grey teal)白腹麻鴨(Radjah shelduck)小斑鸕鶿(Little pied cormorant)皇家琵鷺(Royal spoonbill)等,新增鳥種有紅尾黑鳳頭鸚鵡(Red-tailed black cockatoo)白頸鷺(White-necked heron)澳洲鵜鶘(Australian pelican)黃嘴琵鷺(Yellow-billed spoonbill)澳洲潛鴨(Hardhead)等,開車繞湖一圈時,老婆又發現一隻褐隼(Brown falcon),收穫豐富。

Leaning Tree Lagoon 的場景,又是一隻人要PK N個鳥,好累呀!

黃嘴琵鷺(Yellow-billed spoonbill)是北領域的稀客,不常見。

Leaning Tree Lagoon繞完,關機時間也差不多到了,拖著battery low的身軀,趕去夜宿報到,今天住的是野地 Lodge,貨櫃改裝的小套房,外觀是貨櫃,內裝有床、沙發、小冰箱、微波爐、電視、空調、洗碗台、還有很小的衛浴,雖然簡陋,但是勘住便宜,往後的幾天,發現這樣的住宿在北領域還頗流行。下午照例,老婆養豬去,我傍晚在住宿園區內找鳥,新增小白鳳頭鸚鵡(Little corella)

澳洲的龍門客棧長這樣子,除了沒賣人肉包子,其他服務都很周全。


這種貨櫃小屋在北領域頗為普遍,還內帶衛浴,克難便宜。


2019/09/09

昨夜好眠,4:00 AM就微醒,趕快起來拍星空,這裡晴空萬里又沒光害,斗大的星光掛滿天,然而,唯一的干擾是月亮,所謂月明星稀,所以拍星空要避開有月亮的時段。規劃旅程前,月升月落的時間都算過,再幾天就中秋節了,能拍的只有今天的凌晨和離開前的夜初,所以穿好衣服,拿著相機、腳架,找個住宿園區陰暗空曠的地方,拍攝滿天星斗;此時,獵戶座位於天頂附近,南極則靠近地平,每顆星星都很亮,星座難以辨識,拍到5:00AM,滿心歡喜補眠去。

左上可見獵戶座,腰帶3顆星和M42星雲,中間下方亮星為天狼星。
大(左)、小(右)麥哲倫星雲位於南邊低空。

今早第一站是 Bird Billabong,在北領域Top End地帶,雨季時,因為土地平坦,河道蜿蜒,往往豪雨成災、整片土地氾濫,進入乾季後,水域漸縮,於是某段河道會出現陸封現象,而這些乾季被陸封的河道或水域,稱為billabong,世界其他地方並無類似的地理與氣候型態,所以billabong也就成為澳洲專有地理名詞。來澳洲北領域賞鳥,一定要去斃了嘣,不去就太遜了,老婆說:”斃了啥? 你狗嘴吐不出象牙,好好的一個字都可以被你說成這樣”,拜託,狗嘴吐不出象牙,難道人嘴就可以? 連大象也沒看過吐象牙的,這大象是有牙周病還是自殘嗎? 好歹我們小時候都念過生物課吧! X嘴吐不出象牙是很正常的生物現象,吐的出象牙的,最好趕快去看醫生,或許看心理醫生或獸醫才對。

幾乎每個重要鳥點都會有解說看板,可見澳洲政府對生態教育的用心。
剛從Arnhem High Way轉進往Bird Billabong的小路,路邊停車場出現一隻怪鳥,本來以為是噪鵑,拍照查書後,原來是雉形鴉鵑(Pheasant coucal),此外,還跟一隻巴布亞鵑鵙(White-bellied cuckooshrike)玩了一陣子。小路盡頭停車,走到水邊還有約500m的樹林小徑,林中不少小鳥,撿到了白喉撫蜜鳥(White-throated honeyeater)白翅原鵑鵙(White-winged triller)耀輝卷尾(Spangled drongo)黃眉端斑啄果鳥(Striated pardalote)紅喉嗜蚊蜜鳥(Rufous-throated honeyeater)鶺鴒扇尾鶲(Willie wagtail)白耳草雀(Masked finch),走到小湖邊,一堆鴨子和琵鷺,最多的是尖羽樹鴨(Plumed whistling duck)胸斑樹鴨(Wandering whistling duck)灰鴨(Grey teal)太平洋黑鴨(Pacific black duck)白腹麻鴨(Radjah shelduck)數量較少,幾隻彩䴉(Glossy ibis)夾雜其中,這些鳥都距離很遠,可拍清楚,但沒暴力版,比較滿意的是皇家琵鷺(Royal spoonbill),去年在紐西蘭沒拍好,這裡的讓我把細節都拍出來。拍完小湖回程林中,又砲打鉛灰闊嘴鶲(Leaden flycatcher)檸黃腹小鶲(Lemon-bellied flyrobin)傑克小鶲(Jacky winter),許多新鳥種進帳。

Top End 很常看到燒焦的希樹林,這是合法人為的縱火,據說是保持地境的開闊與生態管理,細節與準則我就不懂了,然而,這樣放火不會無限制的蔓延釀災,也不會造成嚴重霾害。

Bird Billabong 小湖頗大,走到對面賞鳥亭要花不少時間,然而鳥多在水域中間,多走無益,所以就近拍拍即可。

離開Bird Billabong 後,轉往Arnhem High Way南側的小路,eBird 紀錄中有幾個路邊的鳥點,但是我們根據GPS座標到了現場,看不出現場有啥特殊地形或林相,下車走了幾分鐘也沒見到鳥影,往後的旅程中,這種”路邊鳥點”都是烏龜麵包,至於留紀錄的鳥人是如何找鳥,這要住在巷子裡的人才會知道,我們這種外人到此一遊的,最好還是挑目標明確、眾所皆知的鳥點,例如公園、水澤、保育區等,才不至於做虛功。既然路邊鳥點沒看頭,就到昨天去過的Leaning Tree Lagoon走走,拍一些飛行版的嘯栗鳶(Whistling kite)澳洲鵜鶘(Australian pelican)小葵花鳳頭鸚鵡(Sulphur-crested cockatoo)紅尾黑鳳頭鸚鵡(Red-tailed black cockatoo),然後回到住宿處休息,等4:00 PM參加 Corroboree Billabong Wetland Cruise 的遊湖。
Top End 很多這種白蟻丘,小的只有20、30cm,大的可以到4、5m,路旁望去,幾十個、幾百個、上千個白蟻丘一望無際,景觀非常特殊。
Corroboree Billabong Wetland Cruise 遊湖之旅,請透過以下網站了解概況與訂票:
http://www.wetlandcruises.com.au/
這是用平底船遊沼澤的行程,每趟大約2小時,從早到晚很多班次,查過一些旅者評論與建議,傍晚4:30PM 這一班最為推薦,兼具天氣較溫和、鳥獸活動較多、光線較佳、可賞日落美景等優點,唯一的問題是遊程結束後,摸黑開車比較危險,這種地方當然不會有路燈,而且會有想不開的哇啦比還是自覺皮硬的鱷魚在路上跟你的車子PK,所幸4:30PM這班有一個專車接送服務(4:00 PM搭車出發),每人多花5元澳幣,就可以在 Corroboree Park Tavern (也就是我們住宿處)搭車來回。

到了Corroboree Billabong,船家生意不錯,一艘船大約可坐40~50人,載客率至少80%,絕大部分是一般觀光客,如果是專業鳥團,據說他們會包小船來遊湖,畢竟玩賞的重點和一般人不太一樣。雖然我們只能搭一般觀光船,還是非常有看頭,船長很盡責的沿途解說,哪裡有啥東東也膫若指掌,遇到值得觀察的生物,他會前後左右調船,盡量讓不管是前排、後排、右側、左側的旅客,都有機會可以近看近拍,如果說有啥缺點,對我而言,一是花很多時間在鱷魚,畢竟那是一般遊客比較感興趣的生物,二是有時候太近,對一般遊客的相機來拍可能OK,我手持500mm鏡頭就暴框、甚至無法對焦了。這裡的鱷魚有兩種,大隻可達7m的是鹹水鱷(Saltwater crocodile / Estuarine crocodile, Crocodylus porosus),小隻不超過3m的是淡水鱷(Freshwater crocodile, Crocodylus johnstoni),至於這些鱷魚是怎麼來的,應該是好幾天沒吃東西變成的。湖邊沿岸住了很多尖羽樹鴨(Plumed whistling duck),散客有斑鷺(Pied heron)綠簑鷺(Striated heron)、大、中白鷺、黑頸鸛(Black-necked stork)澳洲紫水雞(Australasian swamphen)彩䴉(Glossy ibis)小闊嘴鶲(Paperbark flycatcher)澳洲蛇鵜(Australasian darter)、黑鳶(Black kite)、嘯栗鳶(Whistling kite)白腹海鵰(White-bellied sea eagle)等,然而最賞心悅目的,還是在荷葉之間的雞冠水雉(Comb-crested jacana)

Billabong 是荷花之鄉,生態極為豐富。



雞冠水雉(Comb-crested jacana)遊走於荷葉之間,花鳥相映,賞心悅目。
遊客似乎對鱷魚最有興趣,船長也時常把船開到鱷魚旁邊,方便遊客拍照,但我的大砲就只能塞一個頭。這些鱷魚對遊客騷擾都麻痺了,完全沒有兇猛的氣勢。 
這叫做侵門踏戶,船都開到鱷魚老家去了,鱷魚爺爺奶奶兒子孫子還是裝傻不動。


隨著日落西沉,晚風徐吹,悠遊荷田草岸之間,聆聽蛙鳴蟲吟,頓時暑氣全消,愜意人生,莫過如此,願美景常駐心頭,一夜好眠。


人生不求如旭日剛猛威炎,但求如夕陽霞光滿天。


2019/09/10

今天要開頗長的路程,而且開始進入Kakadu National Park 的範圍,以老婆高超的駕駛技術,路遙不是問題,由於路直車少,某些路段時限達130Km/hr,老婆只會很客氣的超個10~20%而已,讓我一路尖叫:”開慢一點、開慢一點…”,嚇死寶寶了,總之,平安最重要,沿路雖然不見任何車禍,但是road kill不少,幾乎都是半夜不睡覺的哇啦比碰上貨車;有road kill的地方,就會有成群黑鳶(Black kite)和嘯栗鳶(Whistling kite)盤繞,養肥了這些機會主義者。

有Road Kill 的地方就會有一堆黑鳶和嘯栗鳶盤旋(左上天空小黑點),這裡沒禿鷹,只有黑道小弟聚眾滋事。


路邊停車場幾個看板,宣告進入Kakadu National Park。

第一站為Aurora Kakadu旅店旁的一個湖泊,半年前透過Booking.com,原本今天晚上預訂Aurora Kakadu,錢也收了,哪知Aurora Kakadu和Booking.com鬧翻,9月初突發email 告知該預定取消,沒解釋原因,只說房錢退回,雙方停止合作,離我出發只有3天,這實在是離譜到家,完全罔顧顧客權益! 反正還是有地方住,只是要多開約50Km而已。雖然旅店不住了,旁邊這個湖泊還是去看看,結果湖邊雜草叢生,不宜靠近,附近樹林則撿到嘯栗鳶(Whistling kite)林翡翠(Forest kingfisher)


湖邊雜草叢生,有鳥也無法拍,剎羽而歸。
住在森林裡,吃蟲不吃魚的林翡翠(Forest kingfisher)

接著往前不遠,到達一個非常知名的溼地Mamukala Wetlands,停車場往前走是溼地和賞鳥屋,往右走則是林道,首先到賞鳥屋,屋旁樹上停了上百隻的小白鳳頭鸚鵡(Little corella),屋前濕地只剩下約30米的水澤,有胸斑樹鴨(Wandering whistling duck)太平洋黑鴨(Pacific black duck)白腹麻鴨(Radjah shelduck)鵲鵝(Magpie goose)澳洲紫水雞(Australasian swamphen),灌木樹枝上偶有小闊嘴鶲(Paperbark flycatcher),遠處泥地有些鷺、䴉等,距離太遠了,沒仔細看也不想拍。觀察過後,前往林道走走,一開始就碰到檸黃腹小鶲(Lemon-bellied flyrobin),乖的不得了,拍到想走人了,牠還特地跳出來擺姿態,就怕你不理牠,這裡不是台灣,沒人在餵;白喉撫蜜鳥(White-throated honeyeater)棕斑嗜蚊蜜鳥(Rufous-banded honeyeater)就沒那麼乖了,跳來跳去很難拍,林道全長3Km,我走不到300m 就被蒼蠅煩的走不下去了,這裡的蒼蠅揮之不去、擊之不中,驅蟲劑藥石枉然,而且專門喜歡沾惹你的嘴唇、參觀你的鼻孔、欣賞你的眼睛,尤其當你拿砲全神貫注在目標鳥時,牠決不會放棄趁人之危的機會,不只造成你的肉體侵害,還會讓你精神崩潰,總之,我被打敗了,只好落荒而逃。

Mamukala Wetlands 是知名賞鳥區,不只遊客眾多,蒼蠅也慕名而來,不只慕名,還慕你的嘴巴、鼻孔、眼睛,
慕到讓你懷疑人生。

賞鳥屋看出去的場景,除了前面水灘的鴨子和水雞,後面草地還有很多鷺、䴉等,鳥鳥相連到天邊。
賞鳥屋前上百隻的小白鳳頭鸚鵡(Little corella)聒噪不已。

離開這蒼蠅的地盤,逃往今天歇腳的城鎮Jabiru,Jabiru 這個字有多重意義,在澳洲,可以是 Kakadu National Park 中的一個城鎮地名,也可以是黑頸鸛的另一個英文別名,而在美洲則是指裸頸鸛;由於時間還早,先到鎮內的 Jabiru Lake,湖邊是個社區公園,拍到鶺鴒扇尾鶲(Willie wagtail)小白鳳頭鸚鵡(Little corella)橄綠背黃鸝(Olive-backed oriole)嘯栗鳶(Whistling kite)小黑鸕鶿(Little black cormorant)小斑鸕鶿(Little pied cormorant)等,很遠的湖面上有幾隻綠棉鴨(Green pygmy goose)。我拍差不多,老婆也休息夠了,於是去旅店check in,再去附近 super market補充資源,Jabiru 是Kakadu National Park 中唯一人口上千、有超市的城鎮,只是超市賣的比達爾文大概貴個20%~50%,正常吧! 今天和明天都住Kakadu Lodge,園區內也有不少鳥,明天再一併介紹。

Jabiru Lake 感覺就是個很悠哉的公園,除了不能游泳釣魚。
鶺鴒扇尾鶲(Willie wagtail)好拍不怕人,普遍可見,林鳥中的乖寶寶。


2019/09/11

Kakadu National Park 幅員廣大,到底有啥景點特色? 今天要去的 Ubirr Rock 就是其中一個很著名的景點,既然叫做Rock,就是有些岩石,早期澳洲原住民,依著這些岩壁而居,留下大量的壁畫(現存者大概是2000年前到近代的創作),畫中有魚、獸顯示他們的捕獵,也有舞蹈、神魔顯示他們的生活和信仰,所以這些岩石不僅是Kakadu自然景觀的亮點,更是原住民文化的重要遺產。

Ubirr Rock 步道帶你去參觀原住民壁畫遺跡。

壁畫內容有魚獸、生活、神鬼,內容很具體的抽象畫。
古人的佈落格、史前的臉書、只差個不能 line 來 line 去。

登高望遠,草澤廣闊,荒涼如斯,劃過千萬個日升月落。
其實這些草澤佈滿眾多鳥禽,真希望有雙翅膀,唯有翱翔,才能盡覽Kakadu之美景。口袋夠深、肯花大筆摳摳的話,也是有小飛機或直升機的觀光套餐。

除了自然景觀和壁畫遺跡,這裡還有很奇特的鴿子,栗翅岩鳩(Chestnut-quilled rock pigeon)僅分布於Kakadu幾處岩石聚落,是此行的目標鳥,很幸運的剛抵達停車場,就在公廁旁邊發現一隻,好拍不怎麼怕人,只可惜從頭到尾就遇到這麼一隻,另外就是頗常見的澳洲鴉(Torresian crow)。順著步道走,除了多處岩洞壁畫,走到高點可鳥瞰四周的沼澤草原,領悟Kakadu的蠻荒與浩瀚,聽說這裡的日落美不勝收,但我們時間無法配合,無福消受。沿途找鳥有虹彩蜂虎(Rainbow bee-eater)林翡翠(Forest kingfisher)大園丁鳥(Great bowerbird)小葵花鳳頭鸚鵡(Sulphur-crested cockatoo),數量不多。

栗翅岩鳩(Chestnut-quilled rock pigeon)是Kakadu岩壁地帶的特產,招牌鳥種。

中午自Ubirr Rock回到Jabiru,時間還很多,於是去附近的Bowali Visitor Center參觀兼吃簡易午餐,這裡展示了Kakadu National Park的人文與生態,除了展示室,還有一間放映室,進去按個鈕,就可以舒服地坐下來看電影,開放空間則是絕佳的乘涼、休息、進餐區,我休息夠了,忍不住又在院子裡找鳥,拍到棕嘯鶲(Rufous whistler)暗色攝蜜鳥(Dusky myzomela)藍翅笑翠鳥(Blue-winged kookaburra)

Bowali Visitor Center 是 Kakadu National Park內唯一的展示室,也是午後避暑乘涼的好去處。

下午回到Kakadu Lodge,4:00PM以後繼續找鳥,連昨天的,拍到褐岩吸蜜鳥(Brown honeyeater)鶺鴒扇尾鶲(Willie wagtail)蓑頸鹮(Straw-necked ibis)綠黃鸝(Green oriole)紅尾黑鳳頭鸚鵡(Red-tailed black cockatoo)澳洲鴉(Torresian crow)褐鷹(Brown goshawk)、以及一隻紅背細尾鷯鶯(Red-backed fairywren)母鳥,可惜沒公鳥,很多鳥都拍過了,想拍的越來越少、越來越難找,真的要靠運氣了。

2019/09/12

今天往南,先往Nourlangie Rock,這一區有兩個鳥點,第一個是沼澤,我們停車在Nawurlandja Car Park,走過森林小徑後,到達湖邊,林中首見紅翅鸚鵡(Red-winged parrot),走到湖邊,有澳洲鵜鶘(Australian pelican)彩䴉(Glossy ibis)綠棉鴨(Green pygmy goose)胸斑樹鴨(Wandering whistling duck)鵲鵝(Magpie goose)尖羽樹鴨(Plumed whistling duck)黑頸鸛(Black-necked stork),還有首拍黑喉鸊鷈(Australasian grebe),回程中,老婆耳尖,聽到有鳥亂叫,因而找到吠鷹鴞(Barking owl),這種貓頭鷹在澳洲算是普遍,而且會在白天活動學狗叫,因而能見度遠高於其他貓頭鷹,此外,還拍了林翡翠(Forest kingfisher)銀冠吮蜜鳥(Silver-crowned friarbird)北方白喉扇尾鶲(Northern fantail)巴布亞鵑鵙(White-bellied cuckooshrike)白喉撫蜜鳥(White-throated honeyeater)鉛灰闊嘴鶲(Leaden flycatcher)棕嘯鶲(Rufous whistler)

天空是如此的希臘,地上是如此的洪荒,我在左岸拿著砲管,等待雞同鴨講。

貓學狗叫,於是這隻吠鷹鴞(Barking owl)被我老婆發現。

順著往Nourlangie Rock的路開到底,抵達第二個鳥點,也是一般觀光客參觀的點,這裡的特色和昨天的Ubirr Rock差不多,順著步道有很多岩壁和原住民壁畫遺跡,只是這地形沒Ubirr Rock突出,高處景觀沒那麼壯麗,眾壁畫之中,有一處禁止攝影,所見之處,僅此禁拍,因為該壁畫非常出名,幾乎是Kakadu先民遺跡的代表作,有著作權問題,二是該圖像為不祥之神,拍了恐會招致厄運,我們當然就遵照告示沒拍。沿途沒啥鳥,幾乎都集中在某一岩壁處,拍了善變原鵑鵙(Varied triller)棕嘯鶲(Rufous whistler)鉛灰闊嘴鶲(Leaden flycatcher)(公鳥首拍)、耀輝卷尾(Spangled drongo)、,另外在岩壁陰暗處拍了一隻好動的小鳥,自動ISO1600 還是嚴重曝光不足,本來想砍圖,用修圖軟體一看,居然是白線吸蜜鳥(White-lined honeyeater),這可是當地特產的稀貨,圖再爛也要保留。

這裡的地名,很多源自原住民語,而原住民似乎又是南島語系,可以往北追朔到印尼、菲律賓、甚至是蘭嶼、綠島,語言有某種程度的相似性。
又是一堆寫實派的抽象畫。

白線吸蜜鳥(White-lined honeyeater)是本地特產,花了我5毛錢在柑仔店抽到的。

在烈日、高溫、蒼蠅夾擊下,中午又要當機了,於是趕往夜宿地Cooinda Lodge check in休息,這裡最有名的就是Yellow Water Billabong 的遊湖,我們本來預定明天清晨的船程,因為下午沒排行程,所以臨時又加了今天傍晚的船程,而搭兩次船程者,第二趟可享半價優待,所以我們只花半價就可傍晚遊湖,算是(我)買到(他)賺到。這裡的住宿品質很好,住宿費也是此行最貴,之前好像在參加戰鬥營,這裡才有休假的感覺。

休息到 4:00PM,搭旅館的 shuttle bus 到渡口,4:30PM開船,展開鼎鼎大名 Yellow Water Cruise 的傍晚行程,這個船長口若懸河,一路上開機關槍講個不停。Yellow Water Billabong 水域廣大,週遭草原一望無際,一開始又是到處看鱷魚、講鱷魚、追鱷魚,很擔心花太多時間在鱷魚,沒時間找鳥,後來發現其實沒啥新鳥種,看來看去,還是尖羽樹鴨(Plumed whistling duck)澳洲蛇鵜(Australasian darter)嘯栗鳶(Whistling kite)白腹海鵰(White-bellied sea eagle)雞冠水雉(Comb-crested jacana)小斑鸕鶿(Little pied cormorant)這些,比較特別的,有綠棉鴨(Green pygmy goose)近拍補考、倉促之下撿了一隻華麗闊嘴鶲(Shining flycatcher)母鳥,而藍色三趾翠鳥(Azure kingfisher)是最大的收穫。回程日落時分,發現一隻棕夜鷺(Rufous night heron),緊急拍了幾張,船長卻像啥也沒看到似的照常開船,隔天才知道這鳥到處都是,我少見多怪了。今晚花錢吃大餐,菜單上有鱷魚、哇啦比、水牛肉等土產拼盤,不過我們還是只點了牛排和雞肉義大利麵就好。

Yellow Water 水不是黃的,跟 Yellow River (黃河) 也沒關係,只是到Kakadu 而不來Yellow Water,那就太遜了。

發現鱷魚全身最神秘而美麗的部位。

遊湖最令人興奮的,就是造訪藍色三趾翠鳥(Azure kingfisher)的家。


日將盡,夜幕垂,鳥獸散,人賦歸。

這樣吃了將近NTD1,600,老婆興奮的說要拍照紀念,拜託,還真的是難民營出身的。

2019/09/13

一早 6:30AM 再度搭船遊 Yellow Water Billabong,雖然是同一家公司的船,但不同班次,走的路線不相同,遊客才能賞不一樣的景、有不一樣的收穫。Yellow Water Billabong 的清晨格外美麗,披覆著晨霾,猶如少女的面紗,然後被初升的旭陽逐漸揭開,展現燦麗而多彩的面貌,又是個生氣蓬勃的一天。今天的船長較為木訥,話不多,我反而比較喜歡這樣的寧靜,野鳥攝影方面,除了昨天的基本鳥種,很高興拍到大嘴鷺(Great-billed heron),此鳥生性隱密害羞,不太給拍,另外,棕夜鷺(Rufous night heron)到處都是,拍到後來都意興闌珊了,黑喉鸊鷈(Australasian grebe)第二次遇到,拍的比之前好一些,昨天的藍色三趾翠鳥(Azure kingfisher)再次遇到,今天光線條件稍好,拍了一堆,再來的驚喜是小三趾翠鳥(Little kingfisher),小巧可愛,非常上相。整體說來,清晨之旅比黃昏之旅鳥況好些,拍攝條件也較佳,唯一的缺點就是旭陽上升太快,沒多少時間,清幽的感覺消失,烘烤的感覺又來了。

清晨的 Yellow Water,漂浮著一片朦朧之美。

霧裡看花,越看越花。

老婆用小相機拍的,縮圖無裁,這小朋友(藍色三趾翠鳥(Azure kingfisher)還真是親民呀!

另外一位小朋友小三趾翠鳥(Little kingfisher),也是水噹噹、眼汪汪,含情脈脈的錯幹譙你們這些殺進家門的遊客。


Morning cruise 價格較貴,但是附早餐,遊湖結束後,我們回到旅館享用此行最豐盛的早餐,跟這個早餐相比,我們大部分的餐點都像是遊民或難民,這當然要歸功於"這個不吃"、"那個不吃"的偉大老婆,還要慶幸好歹有草、土配空氣可以吃。吃完早餐離開前,旅館園區內走走,有大園丁鳥(Great bowerbird)藍臉吸蜜鳥(Blue-faced honeyeater)小葵花鳳頭鸚鵡(Sulphur-crested cockatoo)小白鳳頭鸚鵡(Little corella)

離開Cooinda Lodge,今天的落腳處為著名的賞鳥小鎮 Pine Creek,這個位於 Kakadu Highway 和 Stuart Highway 交會的小鎮,過去曾因礦產和鐵路而興起,如今礦業關閉,鐵路不再興旺,整個小鎮僅剩300多人,雖是產業凋敝,卻是賞鳥重鎮,許多鳥人慕名而來,其中最有名的當屬褐冠鸚哥(Hooded parrot),此鳥僅分布於北領域一小區塊,而 Pine Creek 為最容易觀察到的地方。

我們中午就抵達Pine Creek,先去旅店 check in 避暑,等到3:00 PM 過後,再出來找鳥,順著鎮上主街旁的 Water Gardens 公園緩行,沿途有紅領吸蜜鸚鵡(Red-collared lorikeet)小吮蜜鳥(Little friarbird)藍臉吸蜜鳥(Blue-faced honeyeater)大園丁鳥(Great bowerbird)綠黃鸝(Green oriole)南方裸眼鸝(Australasian figbird),電線上有幾隻白胸燕鵙(White-breasted woodswallow),還有一棵很奇芭的蝙蝠樹,但就是沒看到目標鳥褐冠鸚哥(Hooded parrot),只好等明早再來巡察。在一家雜貨店兼加油站前面,有一根公園草皮灑水用的灑水柱,有人綁了一根枯枝,還稍微打開龍頭讓水緩緩滲出,於是這根灑水柱就變成了"神枝",很多鳥都會來喝水,雖然我拍鳥不會刻意製造這樣的場景來拍,但是有現成的便宜貨可撿,只要不是傷天害理,也就沒啥好客氣的。

Pine Creek 的 Water Gardens Park 就在小鎮主街路旁,賞鳥的好地方。

樹上一團枯葉? 非也,這些都是蝙蝠,而且整棵樹佈滿這種蝙蝠團,沒上千也至少500,奇臭無比。公園裡到處是樹,就只有這一棵被蹂躪到可以去演恐怖片。
一根公園灑水的龍頭,變成拍鳥神枝。


2019/09/14

一早 7:00AM 就到 Water Gardens Park 巡查,有小吮蜜鳥(Little friarbird)南方裸眼鸝(Australasian figbird)紅喉嗜蚊蜜鳥(Rufous-throated honeyeater)白喉撫蜜鳥(White-throated honeyeater),這些之前都拍過了,了無新意,最後還是到出水的"神枝"等鳥,等了一陣子後,bingo! 期盼的褐冠鸚哥(Hooded parrot)終於出現,而且還下到神枝喝水,然後附近樹上出現紅翅鸚鵡(Red-winged parrot),拍的很過癮,此時,好幾團的賞鳥人陸續抵達,有個好心的鳥友報知大園丁鳥(Great bowerbird)的巢位,就蓋在附近草地的圍籬旁,這一巢顯然已經成了 Pine Creek 的名勝,鳥人必訪。拍完回旅店休息時,隔壁的圍籬上撿了一隻灰鐘鵲(Grey butcherbird),首拍。

終於等到褐冠鸚哥(Hooded parrot),神枝果然威力無窮。
大園丁鳥(Great bowerbird)的公鳥會在地上,用細枯枝編織成拱門形狀的巢位,再用較為亮麗的石頭、貝殼、寶特瓶蓋等,裝飾門口,吸引母鳥上門。

離開  Pine Creek後,前往 Edith Falls,沿途有幾個鳥點,根據 eBird 紀錄,是最有機會看到 胡錦鳥/七彩文鳥(Gouldian finch) 的地點,這種鳥雖然常見於寵物鳥店,但原生野種數量稀少,僅剩2000多隻,為瀕危保育類,也是很多鳥人來北領域的重要目標之一,我預定了2個鳥點來找。順著1號公路(Stuart Highway)往南,看到 Edith Falls 路標後左轉,首見一群粉紅鳳頭鸚鵡(Galah)在電線上,幾公里後來到第一個鳥點,但見旁邊的小河已經完全乾凅,林相稀疏,不似有鳥,於是放棄繼續前行到第二個鳥點,這是跨過溪谷的橋下,雖然小溪大多乾凅,橋下還有一灘死水,兩旁樹林又高又密,比較像是有鳥的地方,於是停車守候,然而雖有鳥進出,多為常見的大型吸蜜鳥,就是沒有雀鳥,應該是時候不對,放棄離開,前往 Edith Falls。

等了老半天,沒鳥就是沒鳥,一定是被偶老婆撒泡尿的緣故。

來澳洲玩前,就跟老婆說好有地方可以讓她破壞生態,到了 Edith Falls,果不其然,老婆換泳衣毒魚去,我則拿砲四處打鳥,事後老婆說,有很多小魚會來咬腳皮(聽起來和台灣某些地方的溪魚很像),這些魚應該很喜歡吸毒還是吃臭豆腐吧! 樹林裡,北方白喉扇尾鶲(Northern fantail)檸黃腹小鶲(Lemon-bellied flyrobin)不怕人,還會故意招惹遊客注意,澳洲鴉(Torresian crow)在草地上撿食,虹彩蜂虎(Rainbow bee-eater)偶而可見,露營區則有白喉撫蜜鳥(White-throated honeyeater)褐岩吸蜜鳥(Brown honeyeater)暗色攝蜜鳥(Dusky myzomela)雙斑草雀(Double-barred finch)棕嘯鶲(Rufous whistler),走著走著,高高的枝頭上停了一隻猛禽,鳳頭鵑隼(Pacific baza)耶! 牠被兩隻澳洲鴉(Torresian crow)聯攻,敗戰逃到我的頭頂上方,給我拍個正著。

這個要用唱的:一天貴廖由一天,新哭謀謝專專仙,跳入喔中球幾練,討溪喔阿魚慢慢千。
鳳頭鵑隼(Pacific baza)看起來很帥氣,卻連2隻烏鴉也打不過,帥果然不能當飯吃。

我鳥打得差不多,老婆也玩水放毒貽害千年了,離開 Edith Falls,前往今晚歇腳的 Katherine,這是此行除了Darwin以外,唯一人口上萬的大鎮。Katherine 據說是個賞鳥重鎮,地理上介於較為潮濕的西北與非常乾燥的東南之間,鳥種也有許多變化,不過我在此地收穫很有限,大概是不得其門而入吧! 旅店 check in後,到附近的 Visitor Information Center查看看有啥資訊可參考,一到停車場,地上一隻冠鳩(Crested pigeon)跟其他常見鴿鳩混在一起,可惜沒帶砲出門,只好回旅店拿砲,再來時已不見蹤影,不過聽說冠鳩(Crested pigeon)在此常見,遲早遇的到;稍後只撿到斑胸草雀(Zebra finch),這是整個澳洲分布最廣的雀。

2019/09/15

今天設定在 Katherine 南、北附近活動。一早先就近到 Visitor Information Center 查看,果然就撿到冠鳩(Crested pigeon),還附贈一隻灰冠彎嘴鶥(Grey-crowned babbler),據說也是超級普鳥,接著去鎮南的 Low Level Nature Reserve,這是一個溪邊的公園,草地整理的很好,鳥也不少,只是幾乎都拍過了,意興闌珊,有虹彩蜂虎(Rainbow bee-eater)白喉撫蜜鳥(White-throated honeyeater)褐岩吸蜜鳥(Brown honeyeater)紅領吸蜜鸚鵡(Red-collared lorikeet)小葵花鳳頭鸚鵡(Sulphur-crested cockatoo)藍翅笑翠鳥(Blue-winged kookaburra)等,唯一新增鳥種斑吸蜜鳥(Banded honeyeater),鳥小隻還站樹梢高處,超級不賞臉。老婆在溪邊樹上發現了一隻白頸鷺(White-necked heron),此行遇到的第2隻,總算可以近拍清楚,只是這老大樹上一站就像木頭人,拍了百張都是同一姿勢,很無奈!

鴿子也流行龐克頭,尤其在澳洲,冠鳩(Crested pigeon)只是其中一種很普遍的龐克頭鴿。
Katherine 的 Low Level Nature Reserve 位於溪邊,可以玩水、散步、烤肉兼賞鳥。

離開Low Level Nature Reserve後,前往 廢水處理場 一觀究竟,話說澳洲很多城鎮都有廢水處理場,雖說是廢水處理,其實這些水池蠻乾淨的,在乾季時,會吸引很多鳥類、尤其是雁鴨和水鳥,到此棲息,根據 eBird 紀錄,鳥種、數量都很豐富,可是、可是、可是.....因為太遺憾了,所以要"可是"很多次:這些廢水處理場是管制區域,閒人勿進,據說必須事先寫信給管理單位(澳洲水電相關公司還是政府單位?),說好日期時間、人員名單,取得許可,到時才能登記入場,這對我們自由行的外國旅客而言,實在是很麻煩的事,所以我們只能在廢水處理場的圍籬之外吃羹,透過圍籬的鐵絲網,看看那一、兩百公尺外的野鳥,無視我們的存在,或是發出嘲弄的奸笑,如果是多如高賽的普鳥也就罷了,居然看到澳洲鷺鴇(Australian bustard),殘念呀! 以後假如有機會再來的話,一定要想辦法申請廢水場賞鳥許可。

200m 遠的澳洲鷺鴇(Australian bustard)深陷廢水處理場的鐵幕之中,我卻不能解放牠,烏卒啊!

接下來幾個往南的"路邊鳥點"都無功而返,實在搞不懂那些 eBird 留紀錄的人,如何在路邊找鳥的。中午回旅店小憩,不小心撿到灰鴕鷚(Apostlebird),這是分布在澳洲比較乾燥區域的鳥。

下午往北去Nitmiluk Gorge,gorge 是峽谷的意思,Katherine River 流經此處,和兩旁山崖有上百米的落差,形成一個秀麗的地理景觀,一般遊客來此搭船遊峽谷,享受輕舟已過萬重山的感覺,我們則是去賞景兼找鳥,攀爬小徑上谷頂,登高遠望。這裡的鳥況不怎麼理想,鳥不多,亦無新種,於是開始走步道,看路標說只要900m 就可登到谷頂膫望點,沒想到這 900m 盡是非常陡峭的階梯,比爬樓梯還要難走,簡直就是折磨我這老骨頭,根本沒多餘的力氣和情趣來找鳥。谷頂風光是很棒啦 (廢話,總不能說自己笨,折磨的半死來看不起眼的景觀),不過再怎麼棒也是拍幾張照片就沒了,回頭有兩個選擇,一是原路再900m階梯爬回去,二是走約3Km、較寬廣平坦的山路迴圈,老婆和我一致投票給後者,寧可慢慢的走遠路磨回去,也不要去挑戰A級難度的900m。回到停車場已近黃昏,這個下午就專心在體能訓練,沒拍到鳥。

死命爬了900m的階梯,終於可以一覽Nitmiluk Gorge的一小段峽谷,欣賞美景之後的感想:下次不敢了。

2019/09/16

今天開始走回頭路,離開 Katherine ,回到 Pine Creek,最終會在 9/18 回到 Darwin,9/19 一早飛機離開澳洲。有些不甘心,因為Katherine  沿著 Victoria Highway 往南的話,開車約300Km(來回600Km)可以到另一個賞鳥重鎮 Timer Creek,會收穫更多新鳥種,但是路遙時間少,只能放棄。一早準備離開,在旅店門口電線上發現黑臉燕鵙(Black-faced woodswallow),附近草地上拍到白翅原鵑鵙(White-winged triller),可見Katherine 這一帶,我還有很多新鳥種可撿,只是這種事沒完沒了,該走就要走,沒緣分不能強求。

開車南北趴趴照沒啥鳥,旅店附近卻可撿到好幾個新鳥種,沒天理。

回頭路上沒特別的鳥點,所以就再去一次 Edith Falls,好歹可以讓老婆再去毒魚,免得她抱怨沒玩到來毒我。早上先到之前半路橋下有水的地方,8:00AM 到,還是太晚了,沒啥鳥,只好再開到底,讓老婆汙染水源去,我還是四處隨便拍拍,除了之前拍過的小鳥,多了斑鐘鵲(Pied butcherbird),還拍到頭上有紅毛的大園丁鳥(Great bowerbird)公鳥、粉紅鳳頭鸚鵡(Galah)藍翅笑翠鳥(Blue-winged kookaburra)

大園丁鳥(Great bowerbird)公鳥除了會築巢,還有美麗的秘密武器來吸引母鳥,只是這一頭秀髮平時隱藏著,不容易看到。

回到 Pine Creek,先去當地的廢水處理廠,沒事先申請不得進入,還是只能站在門外遠望,看到黑額小侏鴴(Black-fronted Dotterel),但是太遠了,又有圍籬遮擋,拍個鬼影殘念而已。中午休息到4:00PM,再去Water Gardens Park 的神枝守候,來的鳥有小吮蜜鳥(Little friarbird)藍臉吸蜜鳥(Blue-faced honeyeater)紅喉嗜蚊蜜鳥(Rufous-throated honeyeater)冠鳩(Crested pigeon)白耳草雀(Masked finch)紅領吸蜜鸚鵡(Red-collared lorikeet),沒有特產褐冠鸚哥(Hooded parrot)

神枝就是神枝,一根漏水的灑水器引領無數野鳥來此朝拜。

前幾天中秋節剛過,算一算,今天月升時刻約 9:00PM,所以太陽下山後到月升前,約 7:30PM 到 9:00PM 之間,是拍星空的好時間,而且今夜不拍,再來就沒機會了,所以晚餐過後,就到鎮外路旁空曠之地拍這美麗的星空,繁星羅布,雲霓長空。

據說流星劃過的當下,如能及時許下願望,該願望將實現。某女愛鳥成痴,但是工作繁忙,少有空閒出遊賞鳥;
某夜突然出現一顆又亮又久的流星劃過長空,於是她很迅速的許下: "我希望可以每天賞鳥"。第二天醒來,願望果然實現,"她"變成"他"了。
Pin Creek 的夜晚,寧靜而安詳。


2019/09/17

今天路程為 Pine Creek 到 Batchelor,雖然沿途沒啥特別的鳥點,直接趕回 Darwin 也可以,但還是排了一天,造訪 Batchelor 附近的Litchfield National Park,看看這裡有啥碗糕。一早出門前,還是先到 Water Gardens Park 找鳥,畢竟褐冠鸚哥(Hooded parrot)我還沒拍過癮;神枝附近,先有綠黃鸝(Green oriole)銀冠吮蜜鳥(Silver-crowned friarbird)小吮蜜鳥(Little friarbird)、 黑臉鵑鵙(Black-faced cuckooshrike)紅翅鸚鵡(Red-winged parrot),等到約7:50AM,開始出現褐冠鸚哥(Hooded parrot),起先是一兩隻在電線上觀望,越來越多,最後一大群超過30隻,跳下來人行道上撿食,我蹲低慢慢摸過去,拍的非常過癮,不虛此行。前幾天下午有遇到一對賞鳥老夫婦,說他們來此3次了,都沒看到褐冠鸚哥(Hooded parrot),我想是時間不對,最好是在 Pine Creek 過夜,一早開始找鳥,機會很大,如果錯過清晨時分,出現的機率就很低,他們大概是夜宿其他城鎮,來此已錯失黃金時刻之故。

細啊! 好不容易等到褐冠鸚哥(Hooded parrot)下凡,對面來個小姐,這些嬌客又要升天了。好哩家在,下一秒鐘,對面的小姐立刻轉進到馬路對面人行道上,故意避開對鳥群和我的干擾,簡直比全國電子還要感心。

老婆妳慢慢吃、專心吃,我到旁邊找小姐聊天去。

離開Pine Creek後,老婆油門猛催,200Km 的路途,就像走到巷口 7-11 買包泡麵一樣,咻~一下子就到了,真應該建議NASA和SpaceX公司,採用"老婆"引擎,別說是把人送往火星,就算是冥王星到此一遊也是很容易的事,總之,200Km 後,我們到達Florence Falls,照例,老婆去毒魚,我去給鳥賞,這些魚有毒可吸都很high,但我人醜就沒啥鳥要來賞,只有一隻耀輝卷尾(Spangled drongo)專門站在公廁外,當然是炫耀牠比較大隻,我也只能甘拜下風。

鳥瞰Florence Falls,感覺像是大地之神尿失禁的結果。

老婆恩澤所至,百毒不清,閒魚翻身,這一坑有浮了。

離開Florence Falls回住宿處的半路上,有個 Termite Mounds(白蟻丘)資訊中心,除了到處林立的白蟻丘,還有幾塊看板介紹這些白蟻丘的成因、生態、內部結構等,這是當地特殊的生態景觀,也令人驚嘆白蟻強韌的生存能力。

這些白蟻是超級建築師,無數棟大樓平地而起。

小人物住上層,越下層身分地位越重要。

今天夜宿Batchelar Holiday Park,這裡除了提供一般的住宿、野營等場所,較為特別的是每天7:30AM 和5:45PM,清晨與傍晚時分,都有一場野鳥餵食秀。5:30 PM,我先到餵食站旁熱身,兩旁的樹上站滿了等待的野鳥,幾乎都是紅領吸蜜鸚鵡(Red-collared lorikeet),吵雜之聲此起彼落,幾分鐘後,附近的居民(皆為年長的歐吉桑、歐巴桑)也陸續趕來看秀,時間到,holiday park 的人員拿著容器,倒下類似牛奶的白色液體在餵食盤上,眾鳥迫不急待的從樹而降,圍滿餵食盤大快朵頤,除了白色液體的餵食盤,旁邊樹下有些餵食台,放了一些雜糧、果實等固態鳥食,小白鳳頭鸚鵡(Little corella)粉紅鳳頭鸚鵡(Galah)斑肩姬地鳩(Bar-shouldered dove)灰鐘鵲(Grey butcherbird)等在此進食,鳥雖好拍,遺憾的是無新種進帳。

阿伯上菜,眾鳥已經等得不耐煩了。紅色箭頭處,盡是等候多時的野鳥。

五言來做會,兄弟們,呼搭啦!


2019/09/18


在澳洲的最後一天了,看完一早的餵食秀後,往Darwin出發。早上的餵食秀內容和昨天傍晚差不多,鳥該來的都來了,不該來的就沒出現,大家都很守規矩。回 Darwin 算是補考的機會,此行雖然拍了超過100種鳥,但是離當初設定100新鳥種的目標還是差了一些距離,希望能在今天盡量多撿一些。

補考首先去植物園(George Brown Botanic Gardens)找棕鷹鴞(Rufous owl),在可能出現的 Rain Forest 區繞了兩圈,還是沒有,問當地工作人員,回答說:"有呀! If you are lucky, 早晚機會比較大",顯然我們犯了兩個錯誤,1. 來的時間不對,2. 名字不叫做 lucky。

植物園尋奇,老婆說這叫做"幹生花",要說"幹生"花,不可以說成"幹!"生花,老婆這麼溫雅有學問的人,絕對不會口帶髒字。

既然有"幹!"生花,那麼自然會有"幹!"生果。

然後,我就拍到"幹!"生鳥。

逛到中午,在植物園裡吃了午餐,再來去 Buffalo Creek 出海口補考小鳳頭燕鷗(Lesser crested tern)和沙石鴴(Beach stone-curlew),大概是退潮吧! 感覺今天的海灘更遼闊、鳥的距離更遙遠,想要找更困難了,找來找去,就一大堆的鷗嘴燕鷗(Gull-billed tern),反正以前在台灣沒拍好,藉此多拍一些。在沙灘上至少走了2Km,水鳥、岩鷺、鴨子、鷗、連黑頸鸛、澳洲蛇鵜、白腹海鵰都有,就是沒我想要的那兩種。

阿兄歸矣! 猶頻頻望汝。

最後的機會,再回植物園(George Brown Botanic Gardens)找棕鷹鴞(Rufous owl),好歹修正了時間上的錯誤,結果還是很悲情,不過雖無大獎,卻給了黑鐘鵲(Black butcherbird)灰鷹(Grey goshawk) 這兩個安慰獎。

今晚夜宿機場旁飯店,順便還車,明早3:30AM 就要起床,趕6:00AM 的飛機離開。

2019/09/19

早上6:00AM飛機離開Darwin,9:00AM(當地時間)就到新加坡,先去買張3天的旅遊卡,可無限暢搭公車、捷運,然後就開始 3 天的新加坡之旅。新加坡旅遊的資訊太多了,網路上隨便找也比我們這種初次來到貴寶地的精彩豐富,所以逛街、瞎拚、名勝、美食相關的,我就省的寫,以免貽笑大方。

拖著行李搭捷運,到達Bugis捷運站附近的一家背包客旅館,省錢克難一直是我們自由行的方式,而且每次出來玩都會被老婆坑錢,當然要少輸為贏。午餐後,決定去新加坡植物園逛逛,應該有鳥可拍。話說這個植物園有160年的悠久歷史,早在1859年英國殖民時代就已成立,於2015年獲得世界遺產組織認證(UNESCO World Heritage Site),裡面有個蘭花園,更是收集了幾千種蘭花,布置的美倫美奐,聽起來很不錯,而實際經驗經驗:如果悠閒的踏青散步,或許很不錯,但天氣悶熱,裡面小路錯綜複雜,看路標也不怎麼管用,結果繞來繞去,熱的要命,樹高鳥散,操掉半條老命而已;久仰蘭花園盛名,哪知位於捷運站出口很遠的一側,走1Km 才到(回程搭捷運還要再走1Km),蘭花園要買票,花錢就花錢吧! 都到了這裡,還有不進去的道理嗎? 裡面一堆姑娘、女士,打扮的花枝招展來此自拍,花美人更美,就我們這兩咖ㄙㄨㄥˇ擱沒力的來此攪局。因為走太多路了,沒啥心情找鳥,只有黑枕黃鸝(Black-naped oriole)亞洲輝椋鳥(Glossy starling)算是有達到補考標準。

新加坡植物園歷史悠久,內容豐富,就是小路太多,折煞雙腿。

去蘭花園,就可以知道花開的漂亮既沒招蜂引蝶,也非爭奇鬥艷,而是吸引8歲到80歲的女人來自拍。

回去客棧稍作休息,拖著老婆去濱海灣花園看天空樹的燈光秀,這大概是新加坡光觀最新的大賣點,帶老婆玩這種不用買票花錢的,經濟又實惠,也算是有個交代。

左邊的輪圈少了一隻天竺鼠,右邊的酒杯倒著放,其他的都很正常。

每晚都很high的天空樹,上面繁星千變,底下萬頭鑽動。


2019/09/20

今天要去新加坡最有名的濕地 Sungei Buloh Wetland Reserve,先搭捷運紅線到 Kranji 站,再搭925號公車到 Kranji Reserve Pk B 站下車,走過馬路即到達濕地入口,這個濕地位於新加坡北邊,隔著海灣與馬來西亞相望,園區整理的很不錯,兼顧自然生態與公園建設,除了熱帶雨林的林相,最有名的還是過境期的水鳥,20幾年前曾經有諾氏鷸來訪,水鳥最高紀錄3000多隻,看 information center 裡展示的寶貴資料,跟台灣的鳥況比起來,不管是鳥種還是數量,根本是小巫見大巫,但是新加坡還是很珍惜他們擁有的,努力保存,這讓我們身在福中不知福的台灣人覺得慚愧,台灣賞鳥,尤其是水鳥的資源,即使不是世界第一,也一定是 one of the best,希望不要因為經濟發展而毀了這些水鳥賴以為生的田園溼地,讓牠們每年的遷徙,都可以平安的到來,飽足的回去。
Sungei Buloh Wetland Reserve的步道景觀很棒,但鳥不怎麼捧場,可能還是要早、晚時刻才比較會活動。



Sungei Buloh Wetland Reserve 的雨林步道,樹高鳥少,只看到幾隻XX鵯、XX鳩,還有水邊見人如見鬼的XX翡翠,還是要經過 Sungei Buloh Bridge 後,水池區才有鳥可看。9月是水鳥過境初期,有赤足鷸、金斑鴴、一些小型鷸鴴科的,沒仔細看,最主要是來拍新鳥種灰鸛(Milky stork),鳥大隻好拍,保證班的。

過了Sungei Buloh Bridge ,進入主要的水鳥區。

前方水澤有些鷸鴴科,後面土丘上有多隻牛奶罐。

這濕地可以逛一整天,不過年老力衰,禁不起這種無頭蒼蠅式的繞法,所以中午就打退堂鼓,休息過後,傍晚去 China Town 壓馬路兼顧巴肚。

China Town 規劃的像是台灣的觀光夜市,好幾條街、規模很大,吸引不少歐美觀光客。我們用小吃的方式吃了好幾攤,花了不少摳摳。


2019/09/21

此行最後一天了,前兩天在新加坡的賞鳥紀錄實在很難看,今天應該也沒啥搞頭,所以挑了一個較近、較小的 Bidadari Park 走走,剩下的時間給老婆選擇要怎麼打發。到了Bidadari Park 附近的捷運站出口,搞不清楚方向,於是找人問路,得到的答案卻是這公園不存在了,附近要蓋個啥,即將拆除,頓感錯愕,所幸又看到有拿大砲的鳥人開車前來,再問之下,賞鳥的樹林還是存在的,但不是公園,而是斜坡走上去的一片雜林;依鳥友指示走上
去,又看到兩、三個扛砲的鳥友,看樣子,這裡才是巷子內鳥人會來的地方。前前後後來了大概有10支砲,幾乎都是華人面孔,這裡拍鳥的感覺很舒服,大家各自巡邏,有好鳥會分享,最重要的是順其自然,不會去割草插枝造景,也不會餵蟲引鳥,跟台灣那些攝影學不會的人比起來好太多了。

Bidadari 是都市中難得存在的一小塊原始林地,吸引眾多鳥友前來尋鳥拍照。


這裡最容易拍的是佛法僧(Dollarbird),喜歡站枝頭,目標明顯,遠處有看到蒼翡翠(White-throated kingfisher),太遠沒拍,紅頸綠鳩(Pink-necked green pigeon)褐喉直嘴太陽鳥(Brown-throated sunbird) 在此常見,卻是我的新鳥種,鳥友報好康的有虎紋伯勞(Tiger shrike)長尾夜鷹(Large-tailed nightjar),可惜我以前都拍過了,很遠的樹梢上拍了長尾鸚鵡(Long-tailed parakeet) 紀錄照,鄰近的枝葉間鑽來鑽去的是藍冠短尾鸚鵡(Blue-crowned hanging parrot),這兩種都是我的首拍。

佛法僧(Dollarbird)目標明顯,雖距離有點遠,但是好拍。
虎紋伯勞(Tiger shrike)也算乖又好拍。
小相機拍的,可以看出中央枯枝上,有一隻長尾夜鷹(Large-tailed nightjar)嗎?


賞鳥到10點,答應老婆要走人,剩下的時間都給她,想去哪就陪她。老婆昨天還一直念著聖淘沙、口水吐不完的獅子魚,好像來新加坡不去那裏就太丟人了,我則是建議她上網先做功課,畢竟聖淘沙也是一堆景點的集合,玩總是要有個重點才能選擇。其實我老早就做過功課了,LKK 既不適合玩水,環球影城年輕時都去過N次了(LA 和 Orlando 的都去過),至於那個吐口水的,看照片就一拖拉庫,到現場還要花錢買票才能進到它肚子,這些都覺得沒意思的話,剩下就花錢坐纜車,咻過來、咻過去的就沒了,而最最最....最重要的是,聖淘沙啥都貴,玩也貴、吃也貴,何必呢? 當然我不是在否定聖淘沙,如果是年輕人,多走多看多玩是應該的,但上了年紀就會有倦怠感,對某些事物失去興趣。

老婆了解案情後,也不想去聖淘沙了,最後我們選擇濱海灣花園的Cloud ForestFlower Dome,這兩個植物世界的巨大建築,是新加坡政府最新的嘔心瀝血之作,Cloud Forest 是把一個地平線到海拔2000m熱帶雨林縮影塞進一個35m高的玻璃巨蛋,全區溫控在23~25C,Flower Dome 則是仿全世界各地的典型花園,分區陳列,感覺上,Cloud Forest 非常壯觀而有創意,Flower Dome 就庸俗而普通。參觀過程,可以感受到新加坡政府想要在現實的水泥叢林中,教育自然和保育的觀念,但是,如果蓋一個世界最大的動物園,收集各種奇禽異獸,然後對參觀的民眾說:這些動物是很珍貴的,我們要好好愛護牠們,這樣就可以灌輸保育觀念嗎? 來此參觀的民眾又是如何感受和解讀這動物園? 總之,這複雜的問題沒有簡單的答案,遊客絡繹不絕、人潮如織倒是真的。

濱海灣花園(Gardens by the Bay) 的兩個巨蛋:Cloud Forest(右) 和 Flower Dome(左) 是新興的觀光名勝。

Cloud Forest 宛如一座小山,瀑布從上而下,小山內部分為6層,每層各有特色。

Flower Dome 面積較廣,雖地勢有高低,花園還是只有平面單層而已,各花園太過人工化,沒啥特色。假如時間有限或想省門票錢,我會建議去看 Cloud Forest 就好。

晚上再看一場天空樹的燈光秀,LB大班的最後一夜,曲終人散。

2019/09/22

早上退房後,搭捷運到樟宜機場,下午1:10PM 的長榮班機,約5:30PM回到桃園機場,此行沒啥功德,還算圓滿。

後記

1. 澳洲北領域的旅遊注意事項

難得遇到連續2個多禮拜,天天天藍,連飄過一片白雲都是奢侈的日子,這裡沒在報導紫外線指數,但是曬一天下來,你的皮膚會跟你說答案,塗防曬油也只有安慰效果,往好處想,這一年份的維生素D,一下子就製造完成。另外一個好處,就是後來我們到新加坡搭捷運時,很多有愛心的年輕人,看到曬成喔搭散的模樣,都會把博愛座讓給我,我也可以從他們的眼神中,看到對 zombie 的恐懼感,至於老婆,每天都是馬革裹屍氣豪壯,天天過端午節包粽子,可是回到台灣打開一看,粽子裡還不就是醬油的顏色,有包有白嗎? 或許只對腦袋有效。

以上結論:防曬要靠阿Q,阿Q是不會在意別人怎麼看的,其他物理、藥理無效。

另外一個問題是蒼蠅,簡直就比恐怖情人還要恐怖100倍,死纏爛打、無孔不入,噴任何品牌的防蟲液都無效,牠不只是形影相隨,還不時想要跟你親親嘴、幫你挖鼻孔、揉眼睛,打不到也揮不走,可以讓你懷疑人生,到了想要撞牆解脫的程度。蒼蠅的問題一路上造成最大困擾,直到某天遇到兩位智慧大師,終於有了答案,以後如果有人想要來此一遊,千萬要有備而來,以免遭遇不測。

來澳洲強烈建議戴有網罩的帽子,養蜂人家用的,各購物網站都有賣。防蟲液不管是台灣帶來的還是當地買的,保證無效,如果有效退錢。

北領域每年都會有人命喪鱷魚之口的新聞,很多地方有小心鱷魚、有鱷勿入的警示牌,乾季或乾燥的地方,感覺還好,不過還是危邦勿入,戒慎恐懼為上。

很多地方都可以看到 "鱷魚出、沒注意"的警告標誌,請不要一不小心,把鱷魚嚇破膽,也不要把鱷魚當睡袋,害牠消化不良,一定要注意周遭環境。根據這些日子來的經驗,乾季還好,除了 billabong 水鄉澤國,其他地方並無鱷魚的蹤影,不過還是小心為上就是。

2. 中文鳥名

出國拍鳥,最困惑的就是中文鳥名,查圖鑑和網路,英文鳥名和學名都很容易查到,但是中文鳥名多半查不到,尤其是不會出現在華人區域的鳥種,我個人直接用英文鳥名OK,但總希望有個中名方便與人溝通。之前中名都用百度/鳥百科的中名,但這些網站現在都關門了(猜想是因為直接 copy Wiki 英文資料,也不做來源的交代,說白了就是侵占別人的智財權,偷吃還連嘴巴都不擦,會關門也是意料之中),找來找去,發現 IOC World Bird List 中的 Multilingual 檔案有世界各語言的鳥名,也包含了中文簡體和中文繁體的鳥名,所以以後中文鳥名一律用此檔中文繁體名稱。

雖然這樣解決了鳥名翻譯問題,但是跟實拍照片比較,有些中文鳥名翻譯實在不敢領教,例如以下的例子,每次都讓我越看越生氣,真想問這些給 IOC 中文鳥名的"專家",他們是憑哪一點決定中文鳥名的。

此鳥叫做白嘴吸蜜鳥(White-gaped honeyeater),哪是白嘴? 只有嘴角白而已,而英文 white-gaped 也非說白嘴。
此鳥叫做褐冠鸚哥(Hooded parrot),公鳥冠是黑的,母鳥頭灰無冠,何來褐冠之說? 英文 hooded 也只說有冠,沒說是褐色;此外,別的 parrot 都叫做"鸚鵡",這隻突然跑出個"鸚哥",正式命名應該是很嚴謹的,不該同義字 "鸚鵡"、"鸚哥"隨便用,如果有特殊含義,請問"鸚鵡"與"鸚哥"差異在哪裡? 怎樣的鳥屬於"鸚鵡",又怎樣的鳥應該叫做''鸚哥"?

由於我無權決定中文鳥名,所以各位如果看到中文鳥名和照片的樣子不搭調,要嘛我誤認該鳥,煩請賜教讓我更正,不然就請多多包涵,不是我要把這鳥叫成這名字,我也是既生氣又無奈。


3. 鳥種紀錄

澳洲北領域新增鳥種

雁鴨、雞、雉、水鳥、鷺 等

  1. 橙腳塚雉(Orange-footed scrubfowl)
  2. 尖羽樹鴨(Plumed whistling duck)
  3. 胸斑樹鴨(Wandering whistling duck)
  4. 白腹麻鴨(Radjah shelduck)
  5. 澳洲潛鴨(Hardhead)
  6. 綠棉鴨(Green pygmy goose)
  7. 鵲鵝(Magpie goose)
  8. 澳洲鶴(Brolga)
  9. 澳洲鵜鶘(Australian pelican)
  10. 澳洲蛇鵜(Australasian darter)
  11. 黑喉鸊鷈(Australasian grebe)
  12. 斑鷺/白頸黑鷺(Pied heron)
  13. 白頸鷺(White-necked heron)
  14. 大嘴鷺(Great-billed heron)
  15. 澳洲白鹮(Australian white ibis)
  16. 蓑頸鹮(Straw-necked ibis)
  17. 黃嘴琵鷺(Yellow-billed spoonbill)
  18. 雞冠水雉(Comb-crested jacana)
  19. 紅帽鴴(Red-capped plover)


猛禽、鴟鴞、夜鷹 等

  1. 嘯栗鳶(Whistling kite)
  2. 褐鷹(Brown goshawk)
  3. 灰鷹(Grey goshawk)
  4. 鳳頭鵑隼(Pacific baza)
  5. 褐隼(Brown falcon)
  6. 吠鷹鴞(Barking owl)
  7. 茶色蟆口鴟(Tawny frogmouth)


鳩、鴿

  1. 斑肩姬地鳩(Bar-shouldered dove)
  2. 和平地鳩(Peaceful dove)
  3. 澳洲斑皇鳩(Torresian imperial pigeon)
  4. 冠鳩(Crested pigeon)
  5. 栗翅岩鳩(Chestnut-quilled rock pigeon)


蜂虎、翠鳥、杜鵑

  1. 虹彩蜂虎(Rainbow bee-eater)
  2. 林翡翠(Forest kingfisher)
  3. 藍翅笑翠鳥(Blue-winged kookaburra)
  4. 藍色三趾翠鳥(Azure kingfisher)
  5. 小三趾翠鳥(Little kingfisher)
  6. 雉形鴉鵑(Pheasant coucal)


鸚鵡

  1. 小葵花鳳頭鸚鵡(Sulphur-crested cockatoo)
  2. 小白鳳頭鸚鵡(Little corella)
  3. 粉紅鳳頭鸚鵡(Galah)
  4. 紅尾黑鳳頭鸚鵡(Red-tailed black cockatoo)
  5. 紅領吸蜜鸚鵡(Red-collared lorikeet)
  6. 紅翅鸚鵡(Red-winged parrot)
  7. 褐冠鸚哥(Hooded parrot)


林鳥

  1. 大園丁鳥(Great bowerbird)
  2. 紅背細尾鷯鶯(Red-backed fairywren)
  3. 黃眉端斑啄果鳥(Striated pardalote)
  4. 灰冠彎嘴鶥(Grey-crowned babbler)
  5. 褐岩吸蜜鳥(Brown honeyeater)
  6. 白嘴吸蜜鳥(White-gaped honeyeater)
  7. 暗色攝蜜鳥(Dusky myzomela)
  8. 白喉撫蜜鳥(White-throated honeyeater)
  9. 棕斑嗜蚊蜜鳥(Rufous-banded honeyeater)
  10. 紅喉嗜蚊蜜鳥(Rufous-throated honeyeater)
  11. 白線吸蜜鳥(White-lined honeyeater)
  12. 斑吸蜜鳥(Banded honeyeater)
  13. 小吮蜜鳥(Little friarbird)
  14. 藍臉吸蜜鳥(Blue-faced honeyeater)
  15. 銀冠吮蜜鳥(Silver-crowned friarbird)
  16. 灰鐘鵲(Grey butcherbird)
  17. 斑鐘鵲(Pied butcherbird)
  18. 黑鐘鵲(Black butcherbird)
  19. 黑臉燕鵙(Black-faced woodswallow)
  20. 巴布亞鵑鵙(White-bellied cuckooshrike)
  21. 黑臉鵑鵙(Black-faced cuckooshrike)
  22. 白翅原鵑鵙(White-winged triller)
  23. 善變原鵑鵙(Varied triller)
  24. 北方白喉扇尾鶲(Northern fantail)
  25. 鶺鴒扇尾鶲(Willie wagtail)
  26. 綠黃鸝(Green oriole)
  27. 橄綠背黃鸝(Olive-backed oriole)
  28. 南方裸眼鸝(Australasian figbird)
  29. 耀輝卷尾(Spangled drongo)
  30. 澳洲鴉(Torresian crow)
  31. 灰鴕鷚(Apostlebird)
  32. 棕嘯鶲(Rufous whistler)
  33. 鉛灰闊嘴鶲(Leaden flycatcher)
  34. 傑克小鶲(Jacky winter)
  35. 小闊嘴鶲(Paperbark flycatcher)
  36. 鵲鷚(Magpie-lark)
  37. 華麗闊嘴鶲(Shining flycatcher)
  38. 檸黃腹小鶲(Lemon-bellied flyrobin)
  39. 槲啄花(Mistletoebird)
  40. 雙斑草雀(Double-barred finch)
  41. 斑胸草雀(Zebra finch)
  42. 白耳草雀(Masked finch)

澳洲北領域舊鳥種新拍

  1. 灰鴨(Grey teal)
  2. 太平洋黑鴨(Pacific black duck)
  3. 黑頸鸛(Black-necked stork)
  4. 小黑鸕鶿(Little black cormorant)
  5. 小斑鸕鶿(Little pied cormorant)
  6. 白臉鷺(White-faced heron)
  7. 綠簑鷺(Striated heron)
  8. 棕夜鷺(Rufous night heron)
  9. 岩鷺(Pacific heron)
  10. 彩䴉(Glossy ibis)
  11. 皇家琵鷺(Royal spoonbill)
  12. 白頸麥雞(Masked lapwing)
  13. 澳洲銀鷗(Silver gull)
  14. 鷗嘴燕鷗(Gull-billed tern)
  15. 澳洲紫水雞(Australasian swamphen)
  16. 白腹海鵰(White-bellied sea eagle)
  17. 白胸燕鵙(White-breasted woodswallow)

新加坡新增鳥種

  1. 灰鸛(Milky stork)
  2. 紅頸綠鳩(Pink-necked green pigeon)
  3. 長尾鸚鵡(Long-tailed parakeet)
  4. 藍冠短尾鸚鵡(Blue-crowned hanging parrot)
  5. 褐喉直嘴太陽鳥(Brown-throated sunbird) 

以上紀錄完畢,又要龜息一年,工作存錢等特休;突然發現我像是一隻候鳥,季節到了才會旅行。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