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日全蝕與賞鳥之旅

  • 內容:拍攝 日全蝕 與 野鳥
  • 地點:美國 Washington 州 與 Oregon 州
  • 時間:2017/08/17~2017/09/04 (註:日全蝕為 2017/08/21,其餘時間賞鳥)
人類科學的濫觴,天文學功不可沒,當一群傻子望著天上繁星,每天日出月落,就是會有幾個阿達瑪秀逗的人想要從這遙不可及的宇宙找出一些道理來;古早古早以前,就發現季節和天體運行相關,創立了曆法,也讓人類從逐水草而居,進入農業社會,中古世紀天文造就了數學的發展,也改變了神話與宗教的世界觀,從哥白尼、伽利略、到後來的牛頓,天文不只讓人類跳出了小小的水井,更發現原來外面寬廣的世界有無限可能,因此,萬有引力、古典力學、電磁學相繼發展,到了20世紀的相對論、量子力學、基本粒子研究、統一場論等等,都可說是系出天文,至今,還是有很多不解之謎,例如黑暗物質、重力波、宇宙膨脹等,更多的驚奇與挑戰一一浮現。

雖然浩瀚宇宙與無邊的科學可以殺掉億萬個腦細胞,那就留給一些怪叔叔去傷腦筋,升斗小民順勢欣賞美景就好;看日月星辰也幾十年了,個人認為最壯觀、最震撼的天文景觀,非日全蝕莫屬,只可惜那不是每年在自家後院就會看到的事,而是地球上只有一小塊區域的幸運兒才能看到,所幸發生的時間、地點,都可以精準預測,請參考下列 NASA 的網站:
2001~2020年 日蝕地圖

2021~2040年 日蝕地圖
請注意,以上的圖,藍色區域才是日全蝕的路徑,紅色的是日環蝕,雖然也不錯看,但是震撼感還是差日全蝕太多;以上資料,台灣看得到的只有 2012年5月20日和 2020年6月21日的日環蝕,如果資料再查下去,會發現台灣只有在 2070年4月11日在最南端才有一點點日全蝕的擦邊球,那時候我早就在天堂欣賞另一種美景了(喔! 我還是選下地獄好了,可能會更好玩一些)。

山不轉路轉,追星族跟著日全蝕軌跡趴趴造,是這輩子一定要做的事。個人第一次的日全蝕觀測在 1991年7月11日,那時候在美國念書,從 Los Angeles 開車南下到 墨西哥 Baja California 的 La Paz 看了一次6分鐘的日全蝕,畢業後家庭與工作因素,只有在 2009年7月22日去了一次安徽,可惜那次長江流域鋒面停滯,整天烏雲罩頂,剎羽而歸,2012年本來想去澳洲,因工作因素沒能去成,這次2017年8月21日的美國日全蝕,可說是集天時、地利、人和的最佳機會,所以拚了老命也要想辦法去。

整個計畫在一年前就展開,去年12月開始詳細規劃,機票、租車、住宿等旅遊安排在今年1月敲定,後來在5月做了一點小修改。這趟行程純自助,機票上網買、租車上網訂、住宿選 Booking.com 裡最便宜的汽車旅館,吃的方面便看便吃,在美國可說是超級方便,唯二比較特別的安排,是在 Summer Lake, Oregon 的住宿安排,是靠 email 和寄信訂房的 (該 Lodge 沒上 Booking.com),還有在 Newport, Oregon 和 Westport, Washington 的賞海鳥船,也是靠 email 和 寄信預定。除了 8/21 有固定地點拍攝日全蝕,其他賞鳥安排大多參考 eBird 資訊:

這樣的行程,本來想找鳥友一起去,但是 8月不是賞鳥的好季節 (非過境期),這些地方長怎樣都不知道,沒鳥會對不起朋友(事實也真是如此,好幾處都是烏龜敲到爽),人多意見也複雜,所以乾脆一個人趴趴造就好,後來感謝老婆的打工換食宿,多了一個幫忙扛背包腳架、車上餵飯、晚上可以按摩、陪睡還免費的,超級好用,而且她機票自付,除了一點餐費,其他租車、旅館的費用都不增加,真是加量不加價,便宜又實惠,太感溫了!

以上廢話交代完畢,本趟行程內容大致如下:

2017/8/17
從桃園機場搭 Asiana (韓亞) 航空班機,經 韓國仁川 轉機,到達 美國西雅圖,夜宿機場附近旅館。

2017/08/18
早上先去 Costco 買東西, Costco 會員卡全球通用,Don't leave home without it!
第一站到 Boeing Ponds 找鳥,是在波音公司(全球知名飛機製造商)旁邊的池塘,沒啥鳥,只拍了一隻 Hooded merganser (棕脇秋沙鴨) 和一隻老遠就落跑的 Belted kingfisher (白腹魚狗)


第二站去 Des Moines 的碼頭,有一堆鷗和烏鴉,兩隻 Belted kingfisher 在出海口附近徘迴,跟牠們玩了一陣子。


第三站去 Levee Pond Park,池塘繞了一圈,一些普水鳥,補考以前沒拍好的 Least sandpiper (姬濱鷸)Western sandpiper (西濱鷸),還有幾隻 Long-billed dowitcher (長嘴半蹼鷸),這些鳥在台灣很稀罕,在美西卻是滿地跑。有兩隻 Green Heron (美洲綠鷺),成鳥跟亞成,都乖乖讓我拍了不少照片。


第一天下來的感覺,鳥況不如預期,鳥也很怕人(除了港口的鷗),遠不如以前出差在加州、亞利桑那州拍鳥的情況。

2017/08/19
滿懷希望去 Billy Frank Jr. Nisqually National Wildlife Refugee,該地是在Washington州西南彎區的一個濕地,根據網站資料形容,是一個極為重要的野生保護區、賞鳥重鎮,鳥人不可不去的朝聖之地,這地方就像我們的關渡水鳥保護園區,有個遊客中心,一個人收 USD$3,繞著步道賞鳥,有樹林、有沼澤、有灘地,然後通到海邊,只是,賞鳥好、拍鳥不見得好,季節不對,半天逛下來,只有一些零星的林鳥 (Song sparrow 之類的)、很遠的 American Kestrel (美洲隼)、幾隻躲在沼澤草叢裡的鴨子,超過 50m 枯枝上的一些燕子,一些 Black birds,超過 200 m 灘地上的一些鷗,還有幾隻看了都不想拍的 Great blue heron (大藍鷺),灘地上居然連隻鷸鴴科的都沒看到,我灘地棧道走到一半就不想走了,老婆衝到棧道盡頭,說有看到超級遠的 Bald eagle (白頭海鵰,美國國鳥)。總之,就當扛砲練身體,風光明媚,自然最好。



2017/08/20
南下 Oregon,早上先去位於 Portland 西邊的 Fernhill Wetlands 賞鳥,該濕地經過一些保育人士整治,鳥況不錯,小水池邊有 Virginia rail (維吉尼亞秧雞) 的小朋友出沒,大水池有些鴨子,Mallard (綠頭鴨) 居多,Canada Goose (加拿大雁)也不少,這兩種鳥幾乎是所有濕地的基本盤,屬於看了也不想拍的那種,老婆說我有鳥種歧視,對! 沒有鳥種歧視的,就不能算是鳥人。水池拍了一隻 Hooded merganser,一隻 Pied-billed Grebe (斑嘴巨鸊鷉),一隻魚鷹在附近盤旋,遠方的樹上撿到一隻 Bold eagle,灘地上找到 Greater Yellowlegs (大黃腳鷸),遠處有幾隻 American white pelican (美洲鵜鶘),鳥不少,可惜就是太遠了。回程看到前方有人在拍鳥,原來有一隻稀客 Stilt sandpiper (高蹺鷸),雖然又遠又逆光,也算是個不錯的紀錄。



下午去 Portland 市區裡的 Crystal Springs Rhododendron Garden (Rho.......這字念起來有夠饒舌),經營的很漂亮的公園,公園鳥種不多,但是好拍,KO了幾隻 Wood duck (林鴛鴦)Cedar waxwing (雪松太平鳥),林鴛鴦之前在台灣拍過私人養的,這次才算是野生紀錄。


2017/08/21
一早出門趕去拍日全蝕的地點。日全蝕帶的旅館,大概一年前就被訂光了,而且價格超貴,是平常的5~10倍,所以我 8/20 住在全蝕帶外的 Portland 汽車旅館,早上 3:30 出門,要開車2個多小時到計畫的拍攝地點;早出門有兩個原因,怕塞車和及早做攝影準備。

拍攝地點是根據 Google 街景決定的,在 Warm Springs, Oregon 附近一個山路轉折處,太陽出現的角度可以看到山丘與溪流,很美的場景,沒想到這完美的規劃地點,竟然是在印地安保護區內,這些資訊 Google map 沒有,哪曉得連 Google 街景都有的地方,竟然會受到管制;當地的印地安人也有夠小氣,就是不給外人進入,連在荒郊野外路邊不影響任何交通與工作都不允許,硬是把我們趕出去,連非當地印第安人的美國人也一樣被趕。


這下子一切都被打亂掉了,只好在Warm Springs 大路邊一家餐廳外隨便拍拍,反正大砲拍太陽特寫沒差,在哪拍都一樣,只是廣角拍場景的部分就放棄了。本來安排3種攝影:大砲拍特寫、廣角拍場景、行車紀錄器拍縮時攝影,後來發現日全蝕時間太短 (只有2分鐘),一個人顧不了那麼多,連大砲特寫都有些應付不來,其他的就算了。

整個日全蝕特寫請參考此紀錄,雖然日全蝕只有2分鐘,我還是拍完整個偏食過程到完全復圓,大概 11:45 離開 Warm Springs,萬萬沒想到,甜美日全蝕的結束,卻是塞車夢靨的開始;當天夜宿 Summer Lake, Oregon,開車距離 253公里,正常 3個小時可到,然而一路大塞車,長長漫漫到天涯,其間有100多公里範圍走走停停,就這樣拚了老命慢慢爬,終於約 23:00 抵達 Summer Lake,Lodge 的 office 早就關門休息了,所幸office 門口給我們留了一張紙條,告訴房間號碼、可以直接開門、鑰匙在房內,讓我們不至於夜宿荒郊野外,感溫啦! 原來,日全蝕當天大塞車,新聞都有報導,很多人回不了家,到了第二天、第三天都還在塞,算是一個非常特別的現象與經驗。由於塞車一整天,搞到我後來兩、三天都精疲力盡,還好有偉大的老婆可以依靠,苟延殘喘還可以拍些鳥照。


2017/08/22~8/23
Summer Lake 在 Oregon 南部內陸,一個人沒牛多、牛沒鳥多、拜訪鄰居要走好幾公里的小小小小村,附近的建築沿著 OR-31 這條州道,一家雜貨店+加油站、一間教堂、一家 Lodge (我們住的地方)、幾戶人家,大概兩隻手的手指就數完了,這樣一個荒涼的地方,卻是 Oregon Department of Fish and Wildlife (ODFW) 管制的區域。美國的野生保護區有些很奇怪的規則,強調保育,卻又允許打獵,只是打獵有限制季節、區域、物種、數量,以 Summer Lake 而言,打獵主要是冬天的雁鴨,通常賞鳥的人會避開打獵季節,畢竟在槍砲聲此起彼落的環境中賞鳥,實在是很諷刺的事。


美國打獵要買執照,否則抓到罰很重,我們不打獵,但是在 ODFW 管制的 Summer Lake 活動,根據規定還是要買 Parking Permit,每天 USD$10,一年 USD$30,我們在此待 2、3天,乾脆就買一年的;只是,真的是買心安的,這種地方根本沒人會來查看。

在 Summer Lake 逛了2天,主要是 Lodge 對面的 Wildlife area 和附近山路 NF-290,這些地方都是開車賞鳥、車拍,兩隻腿繞不了這麼遠的路程。Wildlife area 部分,路邊草叢最多的是 Yellow-headed blackbird (黃頭黑鸝),水草邊有 Savanah sparrow (稀樹草鵐),水池撿到一隻 Sora (黑臉田雞)White-faced ibis (白臉彩䴉) 時常遇到,水鳥不多,撿了幾隻 Black-necked stilt (黑領高蹺鴴),遠處 American white pelican 在遊蕩,繞到某處,碰到2隻 Sandhill crane (沙丘鶴)。路上碰到一對祖孫,跟我們說有 Trumpeter swan (黑嘴天鵝),但是太遠了,沒拍,另外,旁邊的大樹裡有2隻 Great horned owl (大鵰鴞),遮遮掩掩的,看的到形,就是不給拍清楚,拿砲往東、牠就躲西,死不出面,然而第二天車拍,就正好面對面給 K.O.了,可見,能車拍就不下車,這拍鳥法則世界通用。NF-290部分則是林鳥與山鳥,鳥不少,但都是 30m距離,芝麻綠豆而已,第二天發現某處路邊有個水漥,這在乾旱的當地很稀罕,所以乾脆守著水漥車拍,K.O. 了 Mountain chickadee (北美白眉山雀)Northern flicker (北撲翅鴷)American robin (旅鶇)Cassin's finch (卡氏朱雀)White-breasted nuthatch (白胸鳾)Yellow-rumped warbler (黃腰白喉林鶯)Brown creeper (美洲旋木雀)Chipping sparrow (棕頂雀鵐)Cassin's vireo (卡氏鶯雀)American dusky flaycatcher (暗紋霸鶲)等,還有拍的不算好的 Black-backed woodpecker (黑背啄木鳥)Townsend's solitaire (坦氏孤鶇)Hammond's flycatcher (哈氏紋霸鶲)Green-tailed towhee (綠尾喞鵐)Hermit warbler (黃臉林鶯)等,算是此行收穫最豐富的一站。

2017/08/24
一早離開 Summer Lake,先到 Cabin Lake bird blind,所謂的 bird blind,就是賞鳥牆、賞鳥屋
,人躲在裡面,透著幾個觀察小洞看外面;而這個地方,簡直就是專為拍鳥設計,前面弄了一個小水池,再撒點鳥食,然後就躲在 bird blind 等鳥。說起來沒啥特別,要是在台灣,能這樣搞的,早就搞得到處都是,可是美國崇尚自然,我查遍 Washington、Oregon 兩州,這個點是唯一之處。

美國地大人稀, Cabin Lake bird blind位於乾燥內陸,人煙罕至,這一個小小的 bird blind,今天就被我和老婆給包場了,整天下來,沒看到其他人來,也還好沒人來,這兩個洞才夠用。雖然撒了些小米和葵花子,發現都被松鼠給包辦了,吸引鳥來的是那一池天一神水,才是重點。老美拍鳥,大部分人都用小砲,所以 bird blind 到水池的距離,是給 300 mm 鏡頭用的,600 mm 鏡頭會太近無法對焦,大鳥也一定爆框,所幸這趟所有家當都帶去了,小砲拍反而輕鬆。下圖是洞口看出去的樣子(廣角鏡拍的,其實離水池很近,不到5 m),其實人躲賞鳥屋內,鳥都知道,一點也不 blind,鳥來時都神經緊繃,時常哪隻神經質的一叫,所有鳥就跑光了,我想,如果把水池距離做遠一些,用大砲的距離 (8~10 m)當標準,或許鳥會比較大方一些,不要以為鳥被騙不知道,鳥只是忍受度和習慣的問題而已,不跟人計較給拍,我們要心懷感激。


當一切入定等鳥,等了半天靜悄悄,然後突來一個大驚喜,一隻 Merlin (灰背隼) 就這樣站在枯枝,然後下來洗澡,我喜的是 300mm 小砲快爆框了,憂的是這下子其他鳥都不敢來了,拍了一些照片後,只好出賞鳥屋把牠給趕跑,實在是暴殄天物  :(
鳥來都是一陣一陣的,有時候等了近1小時沒鳥,有時候先來幾隻 Clark's Nutcracker (北美星鴉)Pinyon jay (藍頭鴉),然後一堆小鳥就冒出來了,例如 Cassin's finch、Red crossbill (紅交嘴雀)Red-breasted nuthatch (紅胸鳾)White-breasted nuthatch (白胸鳾)Mountain bluebird (山藍鴝)等,還撿到兩種啄木鳥 White-headed woodpecker (白頭啄木鳥)Hairy woodpecker (長嘴啄木鳥),啄木鳥其實很膽小,別的鳥一來,牠就旋著枝幹躲其他鳥,躲來躲去的樣子很古椎。

以前在台灣為了拍隻好鳥,可以躲偽帳一整天,在這 bird blind 拍鳥也很有意思,或許待久一點,更多鳥種會出現,只可惜還有其他行程安排,待到 13:00 就走人了。下一站是附近的 Fort Rock State Park,一個像是遠古時代火山口的奇石景觀,由於時間有限,就地質景觀走馬看花而已;這地方本來是私人土地,地主是一個傳奇的 cowboy (牛仔) 兼哲學家,很慷慨的把這塊地捐給公家。

這地方如果要找鳥,主要是雨燕和猛禽,有看到猛禽在遠處懸崖上,沒拍,岩石有很多孔洞,有築巢的痕跡,因為過了繁殖期,小鳥都長大離巢了。

2017/08/25
今天一路由 Bend 趕往 Eugene,由於沿途鳥訊不佳,所以沒安排鳥點,13:30 到 Eugene 剩下不少時間,乾脆就帶老婆去參觀 Cascade Raptor Center (猛禽中心),該猛禽中心位於 Eugene 南邊,是一個非營利的教育與保育組織,由各方捐款、門票、活動經費支持,畜養了幾十隻猛禽,都是受傷撿到、有人棄養、或是有特殊團體捐贈的,開放的園區,大概有20幾個鳥屋,養著各種猛禽。

猛禽養在鳥屋內,總是令人有虎落平陽被犬欺的感覺,只是這些鳥都不適合放生,有跛腳的、有折翼的、有瞎一隻眼的,還有20幾歲 LKK 的,如果有適合放生的,他們就會放生,以下是隔著籠網拍的一些紀錄照,當然這些都不能列入我的正式鳥照與鳥種紀錄。

Eurasian eagle-owl (雕鴞) 

Northern goshawk (蒼鷹)

Bald eagle (白頭海鵰)

Golden eagle (金雕)

Snowy owl (雪鴞)

Barn owl (倉鴞)

Northern saw-whet owl (棕梠鬼鴞)

看這些猛禽就當作是參觀動物園,有趣的是園區的林子有擺放野鳥餵食器,裡面放了一些葵花子,吸引一些林鳥造訪,因此拍到了 Spotted towhee (斑喞鵐)Chestnut-backed chickadee (栗背山雀)Black-capped chickadee (黑頂山雀),還來了一隻 Downy woodpecker (絨啄木鳥)

2017/08/26
早上先去 Eugene 西邊的 Fern Ridge 濕地找鳥,這是個很不錯的濕地,不論是林鳥或是水鳥的紀錄都很輝煌,可惜8月季節不對,水鳥、雁鴨很少,另外地大鳥遠,適合遠觀,但不適合近拍。

花了一些時間,新增 Fox sparrow (狐色雀鵐) 和  Semipalmated plover (半蹼鴴) 兩個鳥種,另外拍了一隻清楚的 Greater yellowlegs (大黃腳鷸)

接下來往北去 Philomath Sewage Ponds,eBird 上的紀錄很不錯,但是現場頗糟糕,水鳥幾乎都是 Least sandpiper (姬濱鷸),無聊之下,撿了一隻 American avocet (褐胸反嘴鴴),鴨子都怕人躲超遠,比起來,礁溪塭底的鴨子都算和藹可親了。沒鳥拍就趕往 Newport,這是個海港小鎮,景觀不錯,碼頭上一堆人用鐵籠在釣螃蟹,把雞肉放在籠子內,籠子往下一丟,請君入甕;一段時間後,籠子拉上來,只有某些品種、一定尺寸以上的公蟹才能留,其他的要放回去,否則抓到違規,每一隻罰 USD$500,為了釣螃蟹要罰到脫褲子,應該沒人敢違規。


鷗到處亂飛,可惜大概都是 Western gull (西美鷗)California gull (加州鷗),對我這種有鳥種歧視的,就提不起勁了,還是早點休息,準備明天出海。


2017/08/27
今天是出海的大日子,這趟旅遊特地訂了2次賞海鳥船: 8/27 在 Newport 以及 9/02 在 Westport。所謂的海鳥,是指有些鳥類,除了繁殖 或 被颱風趕上陸地外,幾乎盡其一生吃喝拉撒睡都在海上,例如 信天翁、鸌、海燕、海雀、賊鷗、某些鷗,這些鳥只有出海才有機會看到拍到,平常在陸地上用望遠鏡觀察,近的靠岸幾百米,遠的幾公里,還有的想都別想。

通常賞海鳥船會出海 50~100公里遠,在不同離岸距離看到的鳥種不太一樣,台灣雖為海島國家,海鳥豐富,但是只有鳥會或鳥友邀約包船,才有機會到比較遠的海域賞鳥,然而沒特別經營,船就碰運氣開來開去,通常一天下來筋疲力盡,看不到幾隻鳥,拍到的也只是綠豆芝麻大小,美國西岸在加州的 San Diego、Monterey Bay、奧瑞岡州的 Newport、華盛頓州的 Westport,都有經營這樣的賞海鳥船,每年有幾次到一、二十次的船期,我今年一月就寄支票去預定了,高度期待。

一早 5:30集合,6:00 出發,美國夏天使用日光節約時間,所以 6:00 是正常的 5:00,太陽還沒起床就摸黑出海。船是一般的海釣船,長度大概不到30米,塞了約30人,來參加的看起來都是箇中老手,年紀比我輕的沒幾個,外國人除了我從台灣來,還有一位是從英國來的。


這趟船程是我搭過最為顛簸的,出了港灣,浪頭一波一波來,浪高可達2~3m,船左右搖晃可達 +/-30~45度,如果手不扶持固定物,難以站穩,想要手持小砲拍鳥,實在是吃足苦頭,這樣的航行,對於我這自豪百搖不暈的人都感覺有些難受,更別說對一般人了,但是驚呀的是,整船幾乎沒人暈船,可見大家都非泛泛之輩。老婆今天就在岸上放生,讓她在港都自由行,不然以她體質,恐怕會直接跳海尋求解脫。

出海不久,離岸幾公里的範圍,除了鷗,有不少 Cassin's auklet (卡氏海雀),只是鳥小船快天微亮,亂槍打鳥偶中紀錄照而已,途中還聽到鳥友喊 South polar skua (灰賊鷗)、Buller's shearwater (灰背鸌)、Leach's storm petrel (白腰叉尾海燕),還目送一隻 Laysan albatross (黑背信天翁) 飛走,這些好鳥都和我的相機無緣,只能打打普鳥而已。離岸幾十公里後,到達放餌的鳥點,鳥餌看起來像是黃白色的爆米花,放到海上會漂浮,而且顯眼,如下圖船後海上之物;海鳥有極敏感的嗅覺,由其嘴的結構(鼻管)異於一般陸鳥或水鳥可知,老遠就可以聞到食物的味道(猜測這鳥餌應該帶有魚腥味),因此吸引過來。放完餌後,船會慢行甚至熄火,這樣比較不會驚擾到海鳥,船晃動的程度也減緩(但幅度還是很大),總算可以拍些照片。


Northern fulmar (暴風鸌) 的嘴上帶有嗅覺靈敏的鼻管

就這樣跑了3個鳥點,放餌、停船、鳥來、拍照,最多的食客是 Northern fulmar (暴風鸌),好拍又乖,次多是 Fork-tailed storm petrel (灰藍叉尾海燕),這小不點鳥小又好動,不怎麼好拍,只是落水的姿態很優雅,像是在跳芭蕾舞,另外有幾隻 Black-footed albatross (黑腳信天翁),拍到爆框頭部特寫,圓了我N年前在麗星郵輪上驚鴻一瞥的夢,不怎麼乖的有 Long-tailed jaeger (長尾賊鷗),以及一種陸上少見、多在遠海的 Sabine's gull (叉尾鷗)。回程進港前,撿了 Pigeon guillemot (海鴿)Common murre (崖海鴉) 的紀錄照,下船都快 19:00 了,總算結束這艱辛的海鳥之旅。

2017/08/28
離開 Newport,沿著奧瑞岡州海岸向北而行,先去附近的知名景點 Yaquina Head Lighthouse,附近礁石上有不少鸕鶿,這些沿岸礁石也是很多 海鴉、海雀的繁殖地點,可惜季節不對,只在遠遠的海上有零星的分布而已。


路上有很多懸崖、沙灘可以找鳥,但是因為趕路,就一路拚到 Fort Stevens State Park,結果漫長的沙灘上,除了一些戲水曬肉的,水鳥都還沒到,只有烏龜加鐵鎚。

所幸旁邊的 Seafare's Park 鷗跟 Brown pelican (褐鵜鶘) 倒是不少,好好的補拍了 Heermann's gull (紅嘴灰鷗)的夏羽,也仔細觀看了  Brown pelican 俯衝抓魚的過程: 牠會先在空中繞圈盤旋,等到看到獵物,就會停止振翅,滑翔一、兩秒,然後收翅直衝水面,有趣的是,當牠衝
下水面後,旁邊一堆鷗都會圍過來,然後搶牠的魚,明明是塊頭遠比鷗大,卻像個大笨牛給這些小鷗欺負,而這些鷗也太賊了,專撿 Brown pelican 便宜。


2017/08/29
今天離開奧瑞岡州,北返華盛頓州,只隨便到了海邊 Chambers Creek Regional Park 走走,海邊沒鳥,觀景橋上倒是有很多鑰匙鎖在圍欄上,不知道是定情、祈福、許願、還是哪種用意,原來老美也吃這一套;就這樣海邊散步,輕鬆過了一天。


2017/08/30
一早由 Lacy 出發,目標 Mountain Rainier 的 Sunrise Visitor Center,說到 Mountain Rainier,可是華盛頓最高、最奇偉、最美麗的聖山,是一座火山,卻又終年冰河覆頂,有興趣的可以參考 wiki 中英文資料

Mountain Rainier 最高 4392 m,我們去的 Sunrise Visitor Center 則是國家公園園區開車可達最高處,約 2000 m,除了賞景,當然也想拍一些不一樣的山鳥,哪知道美麗的山林,竟然跟 XX 牌冷氣機一樣:靜悄悄,停車場沒鳥,走步道沒鳥 (只有被松鼠的叫聲給騙了),連野餐區都只有烏鴉和很不賞臉的藍鵲。老弱多病的區區在下我,沒想到 2000 m 的高度就有點缺氧了,這下子沒勁、沒力、沒趣,只好委屈老婆跟我匆匆下山,真是對不起這明媚的風光。

2017/08/31
今天要去 奧林匹克半島的東北,第一站是 Point No Point,這個名字很特別的地方,因為一種鷗 Bonaparte's gull (博氏鷗) 度冬而成為 IBA (important birding area),前幾天 eBird 紀錄才說有上千隻出現,今天看來少了許多,不過拍到爽沒問題。eBird 紀錄說還夾了一隻 Franklin's gull (弗氏鷗),可惜我臉黑運氣背,就是沒找到。


沙灘上除了目標鳥,還有一些 California gull (加州鷗)Heermann's gull (紅嘴灰鷗),飄流木上撿了一隻比較獨特的 Glaucous-winged gull (灰翅鷗),附近的樹梢賺到一隻 Bald eagle (白頭海鵰),海面上一隻怪屁屁,原來是 Horned grebe (角鷿鷈) 的冬羽,能拍的大概就這些。

再來去 Dungeness County Park,欣賞地理景觀,沒拍鳥。

最後去 Port Angeles,普鷗很多,沒特別的,倒是從海邊觀景台可以看到約300 m外,一群殺人鯨家族在嬉戲。就這樣又過了一天。


2017/09/01
一早由 Sequim 往西南開,目標漁港 Westport。途中先到 Hoquiam Sewer Ponds,Canada Goose (加拿大雁) 和鴨子 (幾乎都是 Mallard (綠頭鴨))一堆,怕人,水鳥零星又遠,大多是 Least Sandpper (姬濱鷸) Western Sandpiper (西濱鷸),幾隻 Killdeer (雙領鴴)Long-billed dowitcher (長嘴半蹼鷸),唯一比較特別的是一隻 Pectoral sandpiper (美洲尖尾鷸),雖然名掛"美洲",但在美國也算稀鳥。鳥都怕人難拍,當地也不方便車拍,所以乏善可陳,只有在經過一段小路時,一群 American goldfinch (美洲金翅雀) 在草叢跳來跳去,跟牠們玩了一陣子。

下一站 Bottle Beach,應該是個拍水鳥的好地方,附近沼澤有小猛禽和 Turkey Vulture (紅頭美洲鷲) 徘迴,可惜小鳥都沒出現,到了灘地,發現潮汐不對,水鳥都好遠好遠,過了幾小時後再回來,更遠,由於沒能配合漲潮,只好放棄了。


 最後到 Westport,這個漁港捕魚、海釣很興盛,觀光反而不是重點,至於這裡的賞海鳥船,是我查到美國最穩定出船、紀錄最好的,高度期待。港區內一堆鷗,出海堤防有一些 Brown pelican (褐鵜鶘)Pelagic Cormorant (海鸕鶿),鳥多但找不到新種,所以就輕鬆賞景,養精蓄銳等待明天的出航。

2017/09/02
今天是此行拍鳥最後的一天,壓軸好戲上場。一早 6:00 天色微亮、摸黑出船,看來又是風和日麗的一天,有了上周 Newport 的出海經驗,學到一些教訓:
1. 一早要盡量穿的暖和,衛生褲、羽毛衣、Gore tex 外套、毛帽全上,熱了再脫。
2. 不要一開始就很興奮的站船頭吹風,初期沒鳥、天暗的時候,應在船尾養精蓄銳就好。
3. 要注意風向、避開風側,以免船行的浪花濺起,打溼了衣物和相機鏡頭。 

日出時分,右邊陸地突出的山頭是 Mountain Rainier

這次的海相比上週 Newport 好多了,浪高約 1 m,船左右搖晃大概也只有 +/- 15度的程度,雖然稱不上風平浪靜,但是還算宜人;到達第一個鳥點後,撒了一些餌,跟 Newport 的一樣是黃白色的漂浮物,來的鳥不多,離開繼續航行一段時間,然後就大開眼界,終於了解 Westport 賞海鳥之所以享有盛譽的秘密武器:捕魚大船。這船不是普通的小漁船,而是幾千噸、甚至上萬噸等級的專業大型捕撈船,大概像是臺馬輪的規模,撒網又大又長,捕魚的規模非一般小漁船可比,雖然不知道它的目標魚種,但是很多雜魚都被丟出船後,散佈一大片海域,造就成千上萬海鳥的覓食天堂,規模遠勝拋撒黃白色誘餌,我們後續都當這捕魚大船的跟屁蟲,直到歸航。

這些海鳥至少有幾千隻,除了一些鷗 (領隊說其中有 Herring gull (美洲銀鷗),但我不會認,沒特別去拍),Northern fulmar (暴風鸌) Black-footed albatross (黑腳信天翁) 是 K.O. 保證班的,Sabine's gull (叉尾鷗) 數量也很多,只是多半屁股向我,角度不好,Fork-tailed storm petrel (灰藍叉尾海燕) 穿梭其中,可拍但是距離稍遠,另外新增 Sooty shearwater (灰鸌) Pink-footed shearwater (粉腳鸌),都可以拍到爽,殘念版的有 Buller's shearwater (灰背鸌),這稀客跟我總是匆忙擦身而過。
回程途中有不少 Common murre (崖海鴨),撿到一隻 Rhinoceros auklet (角嘴海雀) ,進港前,礁石上有些 Surfbird (短嘴鷸),一隻 Glaucous-winged gull (灰翅鷗) 站在欄杆上,港內堤防有幾百隻 Marbled dowitcher (雲斑塍鷸) 在休息,其中混著唯一一隻 Bar-tailed dowitcher (斑尾鷸),算是美西的稀客,就這樣結束了美好的一天,也為這趟旅程寫下句點。

後記:
1. 每次出海回來,領隊都會檢討鳥種與數量,然後上傳 eBird 記錄,很慚愧的是,他們說有 XX OO,很多我都沒看到,反正我是攝影當記錄,拍的高興就好,人生地不熟的,不能強求。
2. 兩次出海,鳥點的選擇都是在大陸棚與深海交界之處,詳細道理我不確定,可能地形影響洋流與魚場,因此決定海鳥的分布;航行時,船上的聲納會去探測海床深度,以美西而言,大概離岸直線距離 50 Km 以上,海床陡降處,即為鳥點,如果根據這個道理,台灣花東離岸 20 Km 就屬深海了,賞海鳥應該很有潛力。

2017/09/03
一早由 Westport 趕往 Seattle-Tacoma 國際機場,搭中午的飛機回台灣,返抵桃園機場時,都 09/04 晚上了;短暫的鳥人生活結束,明天休息,後天起又要變身當個朝九晚X 的上班族。








留言